9月29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省第一批42个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正式向社会资本开放,项目总投资709.53亿元,涉及城镇污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城镇供水、城市交通、生态园林5个领域,分布在宿州、合肥等10个城市以及金寨、青阳等8个县市。 据介绍,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上,共有17个项目,投资总额68.54亿元;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上,有3个项目,投资总额8.19亿元;城镇供水设施项目有4个,投资总额10.6亿元;城市交通设施项目有12个,投资总额达540.1亿元;生态环境项目有6个,投资额为82.1亿元。 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人表示,当前安徽省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均投资额在1000亿元左右。随着城镇化发展,预计到2020年,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每年投资需求在1500亿元左右。但由于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加,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现行的资金筹集模式已难以为继,不可持续。推进PPP模式,不仅可以为城镇化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还能有效减轻政府债务负担,提高投资效益和公共服务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据了解,PPP模式,即“公共-私营-合作机制”,就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其实质是政府购买服务。(鲍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