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反腐一样惩治尸位素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10 08:55 来源: 一财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来经济形势承受下行压力,本来这有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国内结构转型、产能淘汰等因素,但却有一种奇谈怪论称经济下滑是由于强力反腐,他们的理由无非两点。

一方面,中央颁布的八项规定得到前所未有的执行,一些名酒好烟、山珍海味等高档消费因此大受影响,餐饮住宿旅游等市场都显得不太景气;另一方面,部分政府官员由于没有腐败这种润滑剂,对于招商引资、公共服务都不太积极,除了抱怨工资多年未涨,还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形。

诚然,执行八项规定对于一些公款消费有较大的约束,让一些原来靠此赚钱的企业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但依靠公款消费的这点市场显然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动机,何况浪费公帑支撑的经济增速本来就是不合时宜的。那么反腐让一些官员变得惰政懒政、无所作为是否真有其事?这或许是有的,但责任不应该怪到反腐头上。

李克强总理在8日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换句话说,那些被反腐打消了工作积极性的官员本就该成为反腐的对象,在拍苍蝇、打老虎之外,还需要扫除这些寄生在政府机关的蠹虫,养着一群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懒汉,那才是影响工作积极性的要害。

正是这样的原因,李克强从今年6月开始,多次批评那些为官不为、尸位素餐的政府官员。“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

其实,普通老百姓恐怕感受会比总理更加真切,个别机关大厅“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如果说这还只是工作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问题,那么还有一些机制上体制上的障碍巨石,却重重地摆在各条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显然,搬掉这些石头需要更多政府官员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一些政府官员感慨官不聊生、为官不易,这虽然有一部分是从政生态的原因,但更多还是做官境界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的原因。对于那种认为反腐影响经济、搞八项规定就会降低积极性的官员,我们只能奉劝一句话:要不你下来,换别人上去。

说到底,这是廉政与勤政的关系问题。理想状况下,当然是勤政与廉政兼而有之。笔者最近做过一次网络调查,在“精明能干的贪官,办实事也收黑钱”与“碌碌无为的清官,不收钱也不办事”中进行二选一,有近2000人参与。结论让人颇为意外,91%的人选择了前者,只有9%的人选择后者。也就是说,对于贪腐而言,人们更加难以容忍无所作为、消极懒政的行为。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李克强强调尸位素餐也是一种腐败。当然,我们更加期待,鱼与熊掌能够兼得,正如李克强的谆谆告诫:“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

针对这两种腐败,中央都应该伸出强有力的手腕,中纪委的拍苍蝇、打老虎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得到了公众一致的认可,那么治懒政、惩庸官又能打出什么组合拳?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力民意这条“鲶鱼”,搅动波澜不惊、人浮于事的官场死水。因为老百姓总是眼光最犀利、最有发言权,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最能感受政府管理经济和公共服务的优劣。

当民意集中在那些对民生疾苦无动于衷,对经济社会无所作为的部门或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儿的负责人不再“负责”,摘掉他们的乌纱帽让贤。就像反腐一样惩治尸位素餐,勤政与廉政就会相得益彰。我们总是怀着最大的善意,相信中国总有一大批想有所作为,但还欠缺舞台的公务员,只要把他们放到适当的岗位就会发光发热,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这盘棋就会活了。(田享华)

责任编辑: 王欣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