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这里被铭记。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外,李克强总理缓步走向无名烈士墓,向长眠在这里的反法西斯战争牺牲者敬献花圈。军乐庄严,军旗低垂。五星形状铜质基座中央的长明火从未熄灭,就像那场70年前的战争,从未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两国并肩作战、携手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历史。”李克强郑重宣告。 历史走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通过银幕看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炮火和卢沟桥的硝烟;苏联红军骑兵与中国军民共同抗日的故事依然在民间流传。这是中俄两国军人在战争中“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也是两国人民对于战争共同的惨痛记忆。 战争的历史从未被忘记,因为人们对和平的未来从未停止期许。 在无名烈士墓前,李克强回顾战争的历史。他两次强调,中方愿与俄方共同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共同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事实上,俄罗斯将中国总理访俄第一项行程“超规格”安排为向无名烈士敬献花圈,这一举动本身是在向世人宣示——每个国家都该回归最基本的“历史观”:要反思,不要遗忘;要和平,不要战争。 去年5月,李克强在出访德国期间专程前往波茨坦会议旧址参观。他当时说,历史是客观存在,也是一面镜子,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任何否认或企图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行,不仅中国人民不能答应,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都不能接受。“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携手,维护二战后确立的和平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 而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当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宣示“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时,坐满代表委员的人民大会堂,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中国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和平。只有战争的阴影彻底远离,国家的发展才有稳定基础;只有和平的环境得到维护,民众的幸福与尊严才能得到保障。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是人类文明对战争痛苦的深刻反思,是战争凄凉废墟上孕育出的、对于长久和平的制度追求。而李克强总理对于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持续发声,正是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向世界各国发出的呼唤:唯有对战争历史的深刻反思,才能孕育长久和平的希望之光。 在克里姆林宫无名烈士墓前,李克强既回顾了战争历史,也期许和平未来。他称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为人类和平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是俄罗斯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人民的骄傲。 在他身后,铜质基座中央的长明火始终在风中摇曳,如同战争惨痛历史的鲜明警示,也如同人类反抗侵略、维护和平的光芒,世代传递、生生不息。(肖楠)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