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接着一任干 咬定生态不放松——“清新福建”的绿色追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24 15:5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福州10月24日电(记者 邰晓安、付敏)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新世纪以来,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福建在致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始终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初步走出一条"百姓富"与"生态美"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金秋十月,银杏叶黄时节,长汀县南坑村又是一片耀眼的金色。道路旁、山坡上,银杏果挤满枝头,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很难想象,这个以"银杏、水乡、生态"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二十年前还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

    "二十多年前,我们南坑村又被叫做'难坑村'。"南坑村村支部书记沈腾香说,"那个时候,只要下雨,整个道路、池塘就全是黄泥水。村中的小溪、稻田里全是从山上冲下来的黄泥沙。"

    地处闽西山区的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1985年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植被覆盖度仅为5%至40%。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人开工厂办企业搞养殖,经济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渐突出。

    2001年,福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生态省"战略构想浮出水面。

    2002年,福建省决策者在调研时指出,"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

    2002年11月,福建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自此,福建建设"生态省"的接力棒一任传一任。

    一任接着一任干 咬定生态不放松

    2004年,《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正式出炉。福建提出,要在20年内,总投资至少达700亿元,完成以生态农业、生态效益型工业、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为基础的生态效益型经济等六大体系建设。

    2010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从法律层面确立了生态省建设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011年,福建省政府下发《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省建设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2014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从2001年"生态省"战略构想的提出,到打造"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福建省历任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咬定生态不放松,使得福建始终能够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2013年福建森林覆盖率65.95%,连续36年保持全国第一;福州、厦门等城市空气质量多年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福建12条主要水系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持续保持优良。

    经过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现在长汀县从荒山变成了绿洲。据2012年底遥感调查,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降为45.12万亩,森林面积由275万亩提高到3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9.4%。2013年10月,长汀县被列为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推进,福建正逐步淡化GDP增长指标,努力探索建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护好绿水青山 等来金山银山

    2014年的国庆节,我国北方多地迎来重雾霾天气。千里之外的福建,网友们则纷纷开始"拉仇恨",在社交媒体上大晒蓝天、阳光与好心情。

    在环境问题一次次挑动公众的敏感神经时,福建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就越显得"金贵"。

    2013年,以"清新福建"为招牌的福建省,旅游接待总人数首次突破2亿人次大关,同比增长16.9%。2014年国庆节,纳入统计监测的17家生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达430万人次。

    福建省旅游部门计划用3年时间,大力发展清新空气游、长寿健康游等福建特色旅游新业态,打响"清新福建"品牌。

    地处闽江源头的山区南平市,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全市森林覆盖率71.14%,是环保部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南平的青山绿水越发显现出吸金优势。

    欧浦登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光学玻璃生产商。2010年欧浦登四处选址,为全球最薄的0.7毫米液晶面板贴膜工艺选择"最洁净的水"。当欧浦登找到南平市顺昌县时,立即被这里清洁的水质所吸引。与国内其他三个欧浦登生产基地相比,顺昌基地的产品合格率最高,达97%。

    2013年,南平全市GDP突破千亿元大关,超过福建全省平均水平。放眼福建全省,节能环保、绿色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享有生态优势的福建,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得先机。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