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议题设定的基本原则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1-10 15:5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 王龙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以及“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为本次会议的三大重点议题。

    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APEC最高级别会议。自1993年以来,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各成员就共同关心的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那么,这些议题是如何设定呢?

    【议题设定的战略性原则】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议题的确定,首先主要着眼于当时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最新发展和动向,同时还兼顾亚太地区的现实和亚太经合组织进程的连续性,以及照顾到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多样性的特点。

    【议题设定的充分协商原则】

    APEC成员众多,国情和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而APEC秉承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只要有一方反对,就无法达成共识。因此,会议主题和议题的设置必须反映各成员的共同诉求。如何确定当年会议的议题,则需要各成员间相互沟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当年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初步设置相关议题。

    【议题设定的发展性原则】

    1993年11月西雅图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APEC形成了高官-部长级-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三个层次的决策机制,并把APEC目标集中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上。因此,贸易投资自由化成为历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涉及会议主题和议题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美国“9·11” 事件后,会议议题范围扩大到了经济和安全领域。反恐合作也因此成为上海会议、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会议、曼谷会议等主要议题。此后,防控禽流感、气候变化、绿色增长、能源安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互通等都曾先后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

    此外,为适应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发展,APEC自身机制改革也多次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

    【议题设定的发展包容性合作理念】

    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合作,必须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坚持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和自主自愿的原则。因此,在议题设置过程中,各成员在充分交流和协商的基础上,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寻找利益契合点,在集体制定的共同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作出自己的努力,实现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原则和做法,各成员最终就所涉及的会议主题及其相关议题达成一致。这样,既照顾了合作伙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 又使他们不同的权益和要求得到较好的平衡。

责任编辑: 肖磊涛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