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文学家发现河外星系“超脉泽家族”两个新成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1-16 09:4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上海11月16日电(记者 张建松)在距离地球约4000多万光年的一个银河系外星系,我国天文学家利用位于西班牙的IRAM30米毫米波望远镜,发现“超脉泽家族”两个新成员。

    天体“脉泽”是存在于宇宙空间微波波段的激光现象,天文学家迄今在银河系共发现十多种分子具有脉泽辐射。“超脉泽”则是存在于河外星系中一种剧烈的脉泽辐射,其光度比银河系内的同类脉泽高一百万倍以上。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河外星系只有水、羟基和甲醛三种分子被探测到有超脉泽辐射。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超脉泽家族”是天文学家研究河外星系核区的剧烈恒星形成活动、活动星系中黑洞性质以及精确测定哈勃常数的“得力助手”。

    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王均智研究员领衔,来自广州大学、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南京大学等多位天文学家参与的科研团队,利用位于西班牙的IRAM30米毫米波望远镜,对一个编号为“NGC1068”的河外星系进行了精密观测,发现氧化硅(SiO)、甲醇(CH3OH)分子也具有超脉泽辐射,这在国际天文学界尚属首次。

    “NGC1068是一个既有剧烈的恒星形成、又有剧烈的活动星系核的河外星系,氧化硅丰度高,我们关注已很久。”王均智说,“分析表明,氧化硅超脉泽辐射来自非常靠近星系中心黑洞的高温气体盘,甲醇超脉泽辐射来自喷流区域,我们尚需进一步进行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详细研究宿主星系的性质。”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我国天文家学这项最新发现。业内专家认为,该项发现使河外星际的“超脉泽家族”成员由三个增加到五个,这些新成员为研究近邻星系中核区的气体性质、中心黑洞、活动星系核对宿主星系的反馈等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责任编辑: 傅义洲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