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徐剑梅)12月9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反腐败日。而对2014年的中国来说,可以说天天都在开展反腐行动,天天都是反腐日。 联合国为今年国际反腐败日设定的主题是“打破腐败链”,这与中国新时期反腐指向不谋而合。今年以来,从“打老虎”到“连窝端”和“打苍蝇”,从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到加快加强反腐立法建设……中国政府铲除腐败链条、构筑反腐长城的行动,比一切言语都更有力量。 2014年中国的反腐战,国际指向也格外鲜明。全面清理各级裸官、展开海外追赃追逃的“猎狐行动”、借助亚太经合组织和二十国集团等平台密织国际反腐网络……中国不仅在国内反腐,也在海外反腐,不仅打通国内国际,还在国际反腐合作中努力发挥引领与顶层设计作用,这是中国新时期反腐一大特征。 2014年不仅见证了中国开辟海外反腐战场,还见证了中国作为“学习大国”,主动汲取国际反腐经验的自觉意识。 纵观世界现代化进程,腐败的大面积蔓延,相对来说更主要是一种发展病,是中等收入陷阱中最险恶的陷阱之一。它具有“连环套”性质,与诸多发展瓶颈互为重要因果,对转型时期国家尤其构成严峻考验。 2014年不仅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元年,也是反腐力度空前的一年。这决非巧合,而是蕴含着强烈的内在必然性。反腐,起着为中国新一轮改革清障开路的重要作用。 2014年的中国,反腐行动不舍昼夜,天天都是反腐日。这令我们警醒于反腐的艰巨性,也令世界看到中国反腐的坚定性。可以预期,高压反腐、制度反腐、法治反腐、文化反腐、国际合作反腐,在中国将成为常态;而中国的反腐,也势将为国际反腐带来新气象、新动力。
背景资料:国际反腐败日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12月9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反腐败日,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打破腐败链”。 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各国加强反腐行动、促进反腐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大会还决定将每年的12月9日确定为国际反腐败日,以提高人们对腐败问题的重视和对公约作用的认识。 2003年12月9日至11日,联合国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国际反腐败高级别会议,正式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005年12月14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正式生效,为世界性的反腐败斗争以及国际反腐败合作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与保证。 腐败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社会问题。它严重威胁着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是一种对社会产生广泛腐蚀作用的“隐性恶疾”。腐败行为不仅破坏法治,损害政府的合法性,同时也削弱了政府的执行力。腐败还会造成投资减少,并为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提供滋生的温床。 腐败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所有国家,不管大小和贫富,都存在着腐败现象。据世界银行估算,全球每年仅贿赂成本就高达1万亿美元。欧盟委员会今年2月首次发布的反腐调查报告称,欧盟28个成员国都存在腐败现象,欧盟成员国因腐败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00亿欧元。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腐败尤具破坏性。许多急需用于改善医疗保健、教育、清洁用水和基础设施等工作的巨额款项会被“吞噬”,从而阻碍了这些国家脱贫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腐败更多地缘于贪婪,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则是当今世界反腐败最有力的法律手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多次呼吁各国企业家依照公约采取措施,同政府部门共同致力于预防和打击腐败,树立起一种廉正、透明、问责和善治的文化,实现一个人人共享的公正、包容和更加繁荣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