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局发布《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第三集
《南京国际安全区人员形成的材料》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2-09 21:21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这是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实景的电影胶片母片。约翰·马吉(1884-1956),1884年生于美国匹兹堡,1912-1940年在中国南京新教圣公会教堂任牧师。1937年11月起,马吉牧师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牧师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为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证据。12月9日,国家档案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七集网络视频《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的第三集《南京国际安全区人员形成的材料》。《南京国际安全区人员形成的材料》展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藏的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实景电影,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南京国际红十字会外籍人员撰写的《日军侵占南京目睹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程瑞芳日记、贝德士声明书等材料。新华社发

这是程瑞芳日记封面(1937年12月8日-1938年3月1日)。程瑞芳(1875-1969):生于湖北武昌。1897年从武昌护士学校毕业后,在当地教会女子医院工作。1924年2月,受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聘用,担任舍监。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前,62岁的程瑞芳决定与魏特琳、陈斐然三人组成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非常委员会,负责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安全区的工作。 从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在84天的时间里,年逾六旬的程瑞芳用日记的形式,将日军在安全区内所犯的烧杀劫掠奸淫罪行和南京难民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逐日记录。新华社发

这是贝德士声明书(1947年2月6日)。舍尔·贝德士(1897-1978),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20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即被美国联合基督教布道会授予传教士资格派往中国,在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任教。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前,他以金陵大学副校长名义留守,负责保护金大校产。新华社发

这是南京国际红十字会外籍人员撰写的《日军侵占南京目睹记》(1937年12月19日——1938年1月13日)。这是一部1937年12月19日——1938年1月13日,当时在南京国际红十字会工作的外籍人员撰写的日记。日记作者不详,原文为英文,现藏于上海市档案馆。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 司徒宇乾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