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12月14日开始对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进行正式访问,出席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在塞尔维亚举行的第三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并赴泰国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中国外交部官员表示,此访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国与往访国关系,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东盟国家的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涵。 李克强总理第二站到达塞尔维亚,在这里有一系列双边会见,并出席国际会议,时间短暂行程密集,其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亮点?中方又将如何促进中东欧地区的发展?这些问题都是网友非常关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与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于军做客中国政府网,对总理访塞进行深度解读。 中塞友谊历久弥新 两国合作互惠互利 于军表示,两国总理为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剪彩成为总理访塞期间引人瞩目的重要活动。中央电视台六频道播出的老电影《桥》再次将人们的记忆拉回过去。根源于共同的情感与认同感,中国人民与塞尔维亚人民的友谊是传统而深厚的。今天的这座桥不仅是地理上的连通,更是心灵上的连通,同时也包含着连通战略、连通合作、连通未来的伟大涵义。 刘作奎补充认为,曾经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早已不堪重负,新桥修建以后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包括交通运输的方便和便利,包括日常出行的便利,给塞尔维亚带来的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另外,通过修桥塞尔维亚确实加深了同周边的同邻国的一些合作和往来。对中国人来说,这座桥的实际意义就是中国制造真正意义上在巴尔干半岛做了成功的宣传和示范。证实了中国是有这个能力的,这座桥是中国第二跨度的世界第九跨度的大桥,其实施工难度和建设质量是有很高要求,中国在异地建设了这么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设施,也代表了中国有这个实力和水平。同时这座桥符合了“一带一路”的思想,是一项造福中塞乃至整个中欧发展的和平工程。 在中塞合作新亮点的问题上,刘作奎表示,此次中塞合作突出了塞尔维亚在巴尔干的优势地位,中国的16+1高峰会议给予了塞尔维亚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中国—中东欧合作优势互补 五点建议亮点纷呈 克强总理提出了中国和中东欧都是新兴市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中东欧是新兴市场国家集中的地区,说双方的互补性很强,应该继续努力共同打造合作的新亮点。对此,于军认为,中东欧国家为经济转型急需兴建基础设施。中国可提供中东欧国家资金与成熟的技术,这种合作是十分可靠的。同时,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拥有富裕出来的优质产能,大量的外汇储备,还有优秀的制造业等,这些优秀的资源都急需迈向世界,寻找一个出口。因此,共同的需求、相互的帮助,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是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基础。 对此,刘作奎说到,中东欧国家同时也将他们本国的农产品以及特色产品输送到我国,双方做到互通有无,满足了双方市场的需求,很好地体现了互补性的特色。 同时,李克强总理给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提出了具体的五点建议。于军认为,这五点建议的亮点在于将金融融资作为合作的入手点,同时也更加关注了人文交流,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均衡中欧整体关系的关键。 刘作奎补充认为,互联互通的亮点同样体现在这是在过去合作基础上的延伸与夯实。包括匈塞铁路、中欧陆海快线等项目均是在原有基础上延展出来的。同时匈牙利、塞尔维亚以及马其顿等政府也纷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同时在金融合作方面,中国调整金融政策,根据中东欧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十分接地气的调整,做了进一步的优惠,使金融政策在中东欧国家得以生根发芽,充分发挥它的效用。在人文合作上,中国提出了旅游促进措施,将丰富的中东欧旅游资源进行宣传,宣布设立中国中东欧智库学者交流与合作中心。 中国特色外交彰显大国风范 “一带一路”蕴藏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的思想将大部分国家连系在一起,在此背景下解读中国对外关系,于军用“大国风范”四个字来表述。他提到,大国外交必须具备主动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八大以来,对于中国的对外关系,对于中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对外的布局是从理念到谋略、到布局调整、手段等几个方面都做了很深的工作。克强总理的这次访问实际上是今年外交的收官之作同时也是今年外交大布局的收官之作。“一带一路”与世界互联互通,显示为三个方面。 一个是地缘上交通要通。比如桥梁、交通等器物层面的联通。 二很关键的是政策要通、战略要通。 三是人心要通。这涉及到国际关系中的高层次互通,是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真正的大的好的国家关系,必须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及理念上的因素。 积极面对国际质疑 有容乃大方得长远发展 随着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接触越来越密切,欧盟对中国的疑心使得许多人关注。对此,于军解释,首先有些国家的一些担心实际上是对中国的不信任,也是对自己合作伙伴的不信任与不尊重。同时中国也没有形成一套接受度高的话语体系,这仍需逐步完善。 应对欧盟质疑,刘作奎表示,第一透明度是有的,而且透明度越来越强,包括几次峰会都是和欧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第二如果欧盟想真正理解中国的意图,必须先做参与者,而且是一个共同讨论者,而不是观察者;第三就是更大的平台和场合让双方沟通,如何扩大共赢。此外,他认为障碍虽然存在,但随着时间推移,终会得到妥善解决。 中东欧市场潜力无限 “超级推销员”意义深远 提及中东欧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与市场规模大小,刘作奎表示这是无法估量的。欧盟无法满足中东欧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需求,因此他们急需外部投资。而欧盟严格的规则限制使得中国在中东欧的投资有了一定保障。 对于领导人的“超级推销员”头衔,于军表示,第一,中国优质的产能可惠及周边伙伴,同时也是解决国内调结构、稳增长,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走的路。第二,随着中国优质产能在国外的输入,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与中国理念的发展。第三,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经济事务的影响力。(薛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