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 周玮)33岁的青年京剧演员刘魁魁,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他是唱花脸的,用他们行当的话说,“工铜锤、架子花脸”。 1月10日晚,他有一场演出,折子戏《竹林计》。短短5分钟的戏,却令他格外兴奋。今天,他与近百位演员一同,献上“难忘的记忆”主题晚会,为所在的国家京剧院送上60岁生日祝福。 师从袁派花脸名家杨赤的刘魁魁,尊称京剧大师袁世海为师爷。他永远难忘2002年刚入剧院与袁世海先生同台演出时的激动和荣耀:“当时师爷已年近九旬,只演戏中一折,然而他一上台立刻生龙活虎、容光焕发,一招一式饱满稳练、满身光彩,好似青春一少年。当我惊闻师爷在当年演出后不久竟与世长辞时,方才意识到当时的他是在用生命演戏,是在把最后的璀璨交给京剧。” 在国家京剧院走过的60年,像袁世海先生这样“用生命演戏、把璀璨交给京剧”的,有一连串熠熠生辉的名字:梅兰芳、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李世济、刘长瑜、李维康、耿其昌……新时期,涌现出于魁智、张建国、李胜素、李海燕、袁慧琴、董园园等一批活跃于当今舞台的中青年艺术家。 60年峥嵘岁月,一甲子沧海桑田。几代京剧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光彩夺目“国家京剧院”五个金字,汇集一大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 回眸60年走过的路,国家京剧院一代代艺术家薪火相传,坚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60年下来排演的经典的、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好戏大戏共计500多部,其中有《穆桂英挂帅》《三打祝家庄》《野猪林》《赤壁之战》《将相和》《白蛇传》《瘦马御史》《安国夫人》等新编京剧,有《白毛女》《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江姐》等现代戏,还有整理改编的《三岔口》《大闹天宫》《桃花村》《挡马》《文姬归汉》《金钱豹》等优秀传统剧目,铸就了善于继承、精于借鉴、勇于创新、着力于塑造鲜活生动人物形象的艺术精神。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说:“60年来,国家京剧院形成了艺术严谨、舞台清新、流派纷呈、阵容齐整的鲜明艺术风格,为传承民族艺术、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国家京剧院在走过的60年不平凡历程里,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人们不能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梅兰芳、叶盛兰、杜近芳、李和曾等艺术家,不顾个人安危,亲赴炮火纷飞的战场,演出全本大戏慰问志愿军官兵;人们不能忘记,成功打破外交封锁,圆满完成首次出访南美洲四国的文化外交任务,归国途中不幸遭遇空难的吴鸣申、刘又春、张春来、蒋文林、王文华这五位年轻的烈士;人们不能忘记,在唐山大地震、非典时期、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重大灾害之时,艺术家们以满腔的爱国情怀,捐财物、赴灾区、慰灾民、演精品、送温暖…… 今天,历经风雨,这座剧院却从未老去,依旧青春洋溢。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剧院发生深刻变化,艺术创作生产蓬勃发展,“新春演出季”“五一演出季”“金秋演出季”“致春天——优秀剧目展演”公益惠民演出,受到观众欢迎和好评;担当文化交流使者,面向海外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赢得了良好国际声誉。 “珍视传统,心怀感恩,把握青春,实现理想,将剧院的艺术精神薪火相传,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刘魁魁说,“下一甲子,我们就要肩扛起剧院的大梁,承担起历史的重托。我们必须引领京剧的时代变革,把京剧作为最丰硕的果实献给祖国和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