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热液区采集大量生物样本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1-12 10:19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向阳红09”船1月12日 电(记者 张旭东)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11日继续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科考,采集到了300多只螺、49只贻贝以及茗荷、多毛类动物等大量生物,这些样品对研究这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据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向阳介绍,本次下潜“蛟龙”号完成了2条测线的海底测深侧扫作业,进行了低温渗漏区原位大体积海水过滤,开展了连续1小时的温度与氧化还原度测定,并布放了生物定殖架。

    “‘蛟龙’号此行还发现了3个低温渗漏区弥散流,在一热液喷口区域进行了30分钟的原位温度测量,测量到这个热液喷口的温度为361.9摄氏度,”李向阳说,“此外,‘蛟龙’号在这次下潜中首次利用深海高清摄像机进行了海底视频拍摄。”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肖湘当日搭乘“蛟龙”号下潜。他说,很难想象一次下潜能取得这么多海底热液区生物,不仅有现在能看到的螺、贻贝和茗荷等大型生物,经过进一步提取相信还能发现大量热液区微生物。这些样品对研究这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海底热液区生物链意义重大。

    “更重要的是,‘蛟龙’号进行了周围温度和环境参数测量,并测量了一热液喷口温度,这些基本环境的认识对研究海底微生物非常重要,”肖湘说。

    “蛟龙”号正在执行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三航段科考任务,预计需要120天,3月下旬返回青岛。

责任编辑: 傅义洲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