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求恩精神”漂洋过海——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 新华社石家庄1月20日电(陈辉 陈江文 刘会宾)“中国医疗队是最好的!”这是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的评价。 “中国军人是真正的朋友!”这是加蓬人民群众的赞誉。 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近年来利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以及组织中加医护人员“重走白求恩路”,把白求恩精神播撒到五洲四海。 中国“白求恩”来到利比里亚 2012年3月15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派出医疗分队,赴利比里亚执行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这是他们自2006年以来第二次赴利维和。医疗队精湛的医术保障了各国维和官兵的身体健康,并向利比里亚人民伸出医疗援助之手。 一次,当地一名重症宫外孕患者因腹部大出血导致休克,生命危在旦夕,被转到了中国维和医疗分队抢救。 由于患者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现场的队员纷纷挽起衣袖主动献血。经查,只有3人的血型相符,其中一名还是主刀医生,但他们毫不犹豫每人献血200毫升,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驻扎在3公里外的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得知情况后,5名血型相符的官兵又献出共1000毫升血液。 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视察中国维和部队时,得知中国军人无偿献血、冒险救治患者的消息后,向中国维和部队深表谢意,并为“白求恩医疗队”题词感谢。 地处利比里亚西诺州密林深处的一个村庄缺医少药,“白求恩医疗队”成立了由内科、外科和皮肤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乘直升机500里跃进至密林深处的村庄。 在这个村,疟疾、结核、胃病、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病等发病率较高。医疗队专家共接诊患者470多人,发放药品涉及肠虫清、卡托普利、罗红霉素等48个品种。此外,他们还组织开展了卫生宣教,对疟疾、艾滋病的发病机理、预防措施、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宣教听众达600多人,发放宣传材料400余份。 中国“白求恩”涉洋到加蓬 “和平天使—2009”中加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演习结束后,“白求恩医疗队”分成4个医疗组,分赴奥旺、布埃、马科库和梅甘博4个地区开展免费医疗救助服务活动。 梅甘博位于加蓬东北端,地处热带雨林腹地,交通不便,卫生防疫条件落后。医疗队乘坐两台卡车在沟壑纵横的土路上颠簸前行,辗转数百里才到达梅甘博,短暂休息后就开始紧张的接诊工作。 白内障复明手术是“白求恩医疗队”的一个亮点,肩负这项重任的是医院眼科主任王超英。义诊第一天,眼科门诊就迎来了大量患者。 短短几天时间,王超英与两名助手成功实施了5例白内障复明手术。一位60多岁的患者在接受手术三天后重见光明,对中国医生连连表示感谢。 在义诊的日子里,队员们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负责外科配台手术的队员郭敏楠连台手术最多一天要做16例。队员王振全一个上午连着做5台手术,中午利用麻醉间隙吃点方便面后又走上手术台。每天走出手术车时,他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在4个医疗点义诊时,由于无法提供热食,队员们每天只能吃点面包卷、奶酪,喝矿泉水,很多队员经常拉肚子。当地传染病肆虐,还有各种毒蜘蛛、毒蜂,时时威胁着队员们的安全,但没一个人退缩。 医疗队员全力以赴救死扶伤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加蓬军方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中加“白求恩”联手赴太行 2014年深秋,巍巍太行山迎来了一支由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务人员和加拿大白求恩纪念协会医疗专家、白求恩亲属等68人组成的中加“白求恩医疗队”。他们沿着当年白求恩工作和战斗过的足迹,为老区群众送医送药,实地感受和传承白求恩精神。 满山枫叶的孙家庄村,有一座仅一人多高、只容一张手术床的小庙,当年白求恩就是在这里,冒着炮火救治前线送来的伤员。 “白求恩大夫平易近人,医术高超,免费给村民看病,大家都忘不了他!”当医疗队抵达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所在地杨庄村时,85岁的张永富老人对白求恩亲自为他治病仍记忆犹新,“我那年得了盲肠炎,肚子疼得厉害,白求恩大夫给我开了7包药,嘱咐我3天不能喝凉水,病果然好了。” 55岁的杨金凤时常感到头晕、心跳快,加拿大专家用便携式彩超仔细为她进行了检查,诊断她是由于血压高造成心脏肥厚,专门为她开了药物,叮嘱她按时按量服用。患有严重腰腿疾病的老党员陈东升,饱受病痛折磨,医疗队专家诊断他患有严重的股骨头坏死,并帮他协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唐县牛眼沟村13岁男孩甄一患有先天性脊柱裂、重度双足外翻等多种病症,只能借助双拐和肢具行走。甄一被接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后,中加17名专家进行两次大型会诊,最终确定了手术及康复治疗方案,为他进行了第一次手术。目前,医院先后无偿为甄一进行了7次手术,他的肢体功能正在一天天恢复。 “重走白求恩路”使白求恩精神跨越了国界、穿越了时空,把中加医护人员与太行老区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