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22日至23日在陕西西安召开的2015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和全国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受到人民日报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这些媒体及时报道了气象部门2015年工作部署,聚焦2014年气象部门在深化改革、气象现代化、科技创新、气象预报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人民日报:我国晴雨预报准确率超八成2/3县已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人民日报》1月23日第八版刊出《我国晴雨预报准确率超八成2/3县已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一文,文中说到,去年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3项指标,历史上首次全部超过80%;台风路径24小时预报误差再创新低,继续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国2/3的县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16个省(区、市)政府将气象工作纳入政府考核体系。据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2014年,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为87.5%,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0.2%和84.4%,台风路径24小时预报误差为78公里,全年粮食总产量预报准确率达99.9%,均稳中有升。 经济日报:摆脱冷面孔释放新内涵气象服务时兴精准定制 《经济日报》1月26日第三版刊发《摆脱冷面孔释放新内涵气象服务时兴精准定制》一文,文中说,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的预报准确率稳中有升,关于台风等的预报水平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气象预报越来越准,不仅为大众出行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避免了大量因暴雨山洪、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某些专业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就离不开气象服务的功劳。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当前,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对象增幅达120%,73万名气象信息员、7.8万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43.9万个气象大喇叭等预警发布设施逐步融入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全国34185个乡镇开展天气要素预报、10公里分辨率的格点化降水预报,9个省份气象灾害预警精细到乡镇(街区)。在一些地方,气象服务开始摆脱“高冷”的面孔,悄然融入居民的生活。气象信息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发布手段渐渐融入地方社会治理体系和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融入各部门减灾示范社区、智慧社区创建,融入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国,已经有7个试点城市建设了135个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社区。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今后在气象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调动社会力量,发展更加适应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公众气象服务。继续加强气象服务品牌建设,强化按需服务、移动式交互、智能定位信息发布,推进新媒体技术在公众气象服务业务中的应用。继续推进气象服务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工地,进一步扩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 此外,气象部门将大力开发利用宝贵的气象信息资源,主动与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合,激发推动气象服务发展新动力。在灾害保险、能源及大宗农产品期货、公众定制服务、公众参与式气象观测预报等领域,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新产品、新项目的发展中,激发社会市场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同时,在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应对、节能减排、雾-霾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不断丰富和拓展气象服务的新内涵。 新华网:中国将积极培育气象发展新增长点 新华网1月22日报道,中国将大力开发利用宝贵的气象信息资源,积极培育气象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为释放气象服务潜力提供了新的机遇。气象部门掌握的海量信息数据作为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既可以形成气象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可以推动改造部分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气象部门将主动与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合,在灾害保险、能源及大宗农产品期货、公众定制服务、公众参与式气象观测预报等领域激发社会市场需求,支持新产品、新项目的发展,着力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据了解,目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将致力于挖掘气象大数据的深层价值,通过将气象数据与行业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相结合,有望为各行各业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 陕西日报: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在西安召开 《陕西日报》1月23日第一版刊发了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召开的消息,文中,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陕西气象现代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在31个省(区、市)气象局中气象现代化指标评估居第七、西部排第一。未来,中国气象局将继续加强与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合作共建,推动陕西气象现代化建设,切实提升陕西气象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副省长祝列克表示,近年来,陕西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全面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气候资源利用,在气象监测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陕西将学习借鉴兄弟省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气象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为适应中高速增长、中高端发展新常态,保持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