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七年未见“蛟龙”下潜现场的“老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1-31 15:04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向阳红09”船1月31日电(记者 张旭东)“‘蛟龙’号今天第98次下潜,我参与了98次下潜,但是一次现场下潜我都没有见过。”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母船“向阳红09”轮机长7年的刘军31日无意间一句话让记者非常诧异。

起吊、入水、解缆、下潜……刚上船不久的科考队员都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担任轮机长7年的刘军竟一次都没有见过?

船上熟人一般称轮机长为“老轨”。“向阳红09”船“老轨”刘军人人皆赞,不仅技术扎实,而且干活仔细,责任心强。

他说:“这条船是一艘37年的老船,主辅机是1976年国产机器,严重老化。布放和回收潜水器时,两台辅机分别突加100千瓦功率,满负荷运行。因此布放和回收潜水器时我都守在机舱。如果200千瓦功率加在一台辅机上,不仅全船断电,起吊潜水器的A型架也会断电,潜水器就很危险。”

刘军告诉记者,布放和回收潜水器时,母船逆流逆风缓行,如果主机突然停止,船舶将失去动力,潜水器就可能撞到母船,非常危险。因此,机舱保障工作非常重要。

“这条船太老了,机械设备故障率高,所以潜水器作业时我不放心,就守在机舱,”他说。

虽然“向阳红09”船是条老船,但7年来没有因船舶机械设备故障而耽误潜水器作业一分钟。“这是我们轮机部引以为豪的一点,也是需要我们坚持去做的,”刘军说。

“机械设备严重老化,毛病多,我们就尽可能地让主辅机零隐患运行,如果潜水器作业时出现问题,那就会造成很大危险,”刘军说,“为此,我们自己形成了一套维修保养规定,有些机械设备按规定400小时保养一次,我们就150小时至200小时保养一次,并要求值班人员勤检查,以‘勤保养、勤检查’来杜绝隐患。”

刘军告诉记者,他和机工长、机电员、冷藏员、白班机工组成抢修小组,24小时待命,隐患和故障一经发现迅速排查和处置,绝不拖到第二天。“船舶轮机不仅关系潜水器作业安全,更关系到船舶航行安全和全船人的生命安全,所以一点都大意不得”。

“向阳红09”船轮机部机工长姜风海说:“关键机械设备一有毛病,‘老轨’就皱上了眉头,只有问题解决了他才有笑容。每次抢修都在机舱和大伙一块儿干,睡觉前去机舱检查关键机械设备是他每日必修课,雷打不动。在这样一艘老船上,有这样的‘老轨’,我们放心。”

责任编辑: 陆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