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念好“三零”紧箍咒 打造漳河国家湿地公园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2-15 18:54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武汉2月15日电(记者 黎昌政、俞俭)漳河库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今年1月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荆门市副市长、漳河新区党委书记蒋星华表示,这得益于荆门市实行库区零工业布局、零排放废水、零容忍排污的“三零”环保措施。 

漳河水库是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是荆门城区70万市民的生活饮用水源地。2010年初,国家林业局批准荆门漳河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面对漳河库区化工厂林立,无序开发,水环境污染等严峻形势,荆门市委市政府“壮士断腕”:“黑色的GDP不能要!”4年来,关闭搬迁湖北中天荆门化工有限公司等7家化工厂,今后绝不再引进工业企业,库区实现“零工业”。

“这里曾开办10多家小煤矿,矿渣漫山遍野堆积,雨天墨黑的污水直接排入漳河。”库区香山村村支书陈广国对记者说,2012年以来,在政府支持下,村里农业开发公司投入巨资,集中填埋矿渣50多万方,整治山场600多亩,恢复植被。

陈广国说,小煤矿一关停,村民赚钱门路断了,只得把心思转到发展生态农业上来。记者看到,山坡种上桂花、银杏、松树、油茶,坡谷放养生态鸡、生态羊,俨然是一个生态农场。

“以前村里养猪场,养100多头猪,带来面源污染。”库区京河村村民苏池富说,近年来,320多户村民大多通过发展葡萄、苗木等生态产业增加了收入,他家的芳草地家庭农场去年收入30多万元。

荆门市漳河新区环保局副局长程大垠介绍,4年来,库区取缔444处网箱养鱼。“为了子孙后代都能喝上一口清水,眼前做点牺牲也值得。”雨淋村村支书靳其华说,村里取缔了拦汊投肥养鱼,只许人放天养,由于放养的鱼品质好,价格高,养鱼收入并没减多少。村里还出台村规民约,对乱砍树、乱扔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不给库区“增污抹黑”。原来家家户户砍柴火,如今推行“以电代燃”,一年减少了六成。

荆门市将保护漳河库区的各种探索成果法治化,出台了《漳河水库“三圈”保护规划》《漳河水库水环境保护规定》等一系列约束性文件,同时市财政每年筹措2000万元用于生态补偿,让群众自觉维护良好生态。

“漳河水库整体水质为2类,大部分区域为1类,可直接饮用,已连续9年发现‘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程大垠自豪地说。

责任编辑: 刘红色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