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年三十,北京站通信工区的工长张兵在北京站楼顶巡视东侧塔钟。为保障北京火车站东西两座塔钟准确运行,工作了35年的张兵与家人一起过的除夕屈指可数。春节是团聚,是陪伴。但是,为了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总有一群人坚守在岗位上一刻不能离开。他们,无疑是春节中最值得尊敬的人。碰到他们,请道声:新年好!同样在工作的新华社记者们,记录下他们工作的场景,也记录下他们不一样的年饭。以这种方式,向坚守岗位的人们致敬。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月18日年三十,北京站通信工区的工长张兵与他的年夜饭——韭菜馅饺子。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月19日年初一,广州市救助站市区分站工作人员张杰站在办公室里,他身后的白板上写满了他和同事们的工作计划。这是43岁的张杰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第18个春节。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广州市救助站市区分站工作人员张杰在吃工作午餐。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刘志忠在北京雍和宫燃香区工作。每年年初一,都会有数万人来到雍和宫祈福敬香。从2008年起,一到春节和节假日,退休职工刘志忠都会到这里帮忙,负责燃香区域的香灰清理和现场防火工作。新华社记者 戚恒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刘志忠在吃工作午餐。新华社记者 戚恒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天津市河北区环卫局一所李公祠扫道组组长徐文华(左)和爱人郗金平(右)在工作岗位上合影。初一是环卫工人最为忙碌的一天,李公祠扫道组的29人全部上岗,清理除夕夜燃放的鞭炮。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天津市河北区环卫局一所李公祠扫道组组长徐文华在一家垃圾转运站吃除夕夜包的饺子。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2月18日年三十,武警宜昌支队十三中队战士冯业强在三峡大坝站岗。这个中队主要负责三峡枢纽的保卫工作,今年已是冯业强第三年在部队过年。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月18日年三十,武警宜昌支队十三中队战士冯业强(中)在食堂和战士吃年夜饭。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建筑工人权仕良、谭宗媛(右)夫妻俩在位于黄河济南段的中铁四局石济黄河大桥工地上合影。两人已经在中铁四局的建设工地上一起工作了10年,这是权仕良在工地上过的第6个春节,谭宗媛在工地上过的第3个春节。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建筑工人权仕良、谭宗媛(右)夫妻在石济黄河大桥工地上席地而坐吃午饭,他们的午餐盒饭由工友从生活区食堂带到工地。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2月18日年三十,山西阳煤集团新元煤矿回采准备队队长王增平在工作岗位上留影。这已经是他连续第十年在500米深的井下过年。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2月18日年三十,山西阳煤集团新元煤矿回采准备队队长王增平(右)和工友在矿井中吃饺子(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2月18日年三十,解放军某部长白山天池哨所战士许正旭在长白山天池沿线巡逻。位于海拔2622米的解放军某部长白山天池哨所,是中国东北地区海拔最高的哨所。除夕,5名官兵坚守在这里。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 摄 2月18日年三十,解放军某部长白山天池哨所的官兵们在吃年夜饭,水煮鱼、蒜薹炒肉、孜然火腿肠等10道菜都是他们难得的美味。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 摄 2月18日年三十,福州市鼓楼区消防大队三坊七巷消防中队消防驾驶员袁涛在消防车内。袁涛,江西新余人,90后,入伍五年从未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节日期间,消防部队通常实行二级战备,停止一切探亲、休假,全员在位。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2月18日年三十,福州市鼓楼区消防大队三坊七巷消防中队消防驾驶员袁涛和他的队友们身穿10余斤重的消防服吃年夜饭,随时准备上火场。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2月18日年三十,长沙餐饮老字号玉楼东酒家的厨师文茂在厨房内留影。除夕夜,酒店的42桌年夜饭被全部订满,文茂和其他员工一起这此忙碌着。这是工作11年的文茂第9次在酒店厨房中过除夕。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2月18日年三十下午四点多,长沙餐饮老字号玉楼东酒家的厨师文茂在大厅里准备就餐,一小时后这里将聚满吃年夜饭的客人。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2月18日年三十,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护士(左起)刘青青、于彩凤、牛丽蓉、岳红、张月丽工作间隙在休息室合影(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月18日年三十,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护士们匆匆吃年夜饭。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月18日年三十,来自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镇的12名工人在武汉园博会施工现场合影。除夕,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的施工现场依旧忙碌,200余名绿化工人抢在早春气温回暖时节播种苗木。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月18日年三十,来自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镇的绿化工人在展示武汉园博会项目建设部为他们准备的年饭。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90后“熊猫奶爸”刘怀庭端着大熊猫的食物站在圈舍外。这是他第一次没有在家人身边过年。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90后“熊猫奶爸”刘怀庭在吃“年饭”。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成都铁路局贵阳车辆段贵阳北动车运用所动车机械师金寻在工作岗位上留影。在铁路部门工作17年的老金,在岗位上过了4个年。随着贵广高铁的正式开通,这是老金陪伴和谐号动车组度过第一个春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成都铁路局贵阳车辆段贵阳北动车运用所动车机械师金寻在食堂打饭。单位为过年值守的员工专门加了餐,三菜一汤。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月18日年三十,甘肃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杨蓉佳(左)和护士杨舒文在急诊抢救室内。从除夕晚到初一早晨,15个小时的夜班里,杨蓉佳和值班医护一起接诊和抢救了近百名患者。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2月18日年三十,甘肃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杨蓉佳(左二)和值班医护人员利用工作间隙在医生休息室一起吃简单的年夜饭。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沈阳铁路局吉林供电段的接触网工(左起)孙鹏、吴小明和王跃军在长春至吉林的城际高铁客运专线龙嘉机场站站台内合影。长春至吉林的城际高铁客运专线龙嘉机场站站台整体位于阴冷潮湿的地下隧道中,为高铁提供动力的电力接触网设备易结冰。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沈阳铁路局吉林供电段的接触网工就承担起除冰工作,3人一班,连续四天四夜不能离开。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2月19日大年初一,沈阳铁路局吉林供电段的接触网工(左起)孙鹏、吴小明和王跃军在长春至吉林的城际高铁客运专线龙嘉机场站工作室内吃饭。由于站内不能用火,三人的新年第一餐只能用奶茶、蛋糕代替饺子。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