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史学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史学通俗化、大众化或者说通俗史学的流行是其中最突出的现象之一。有学者曾说:“通俗写史用来打动读者的并非秘密的武器,不外乎在写作中注重具体的历史情境的描写以及对生动逼真的历史细节的刻画。所以,他们才能在网络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样的描述是比较贴切的,但需要强调的是,生动并不等于虚构,细节也并非杜撰。通俗史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唯一前提是要尊重历史事实本身。如果通俗史学的传播者在讲史和写史过程中越过了这一前提,那么通俗史学便无异于历史小说,甚至成为戏说恶搞。这正是我们应该反对并要坚决杜绝的。 通俗史学的流行在新世纪里成为众多史学发展趋向中一个突出的亮点,传统史学界是否需要又如何参与其中呢?以传播学的理论来分析,在传播媒介、受众者、传播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传播者与传播的具体内容则显得异常重要。解玺璋先生曾说道:“通俗历史写作就是要用‘细节’这个锤子敲开它的外壳,把藏在里面的真相和盘托出。这是通俗写史的主流。但‘细节’这个锤子也很危险,用力过度,也有可能会把‘真相’砸得面目全非,那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们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史学传播者的综合素质,明确传播者身份的合法性问题。当下通俗史学的流行,主要靠电视、网络以及通俗易懂的图书等传播媒介来完成,其传播者则以一些电视学术明星和草根学者为主。他们十分擅长利用当代先进的舆论传播工具,借用生动真挚的语言或通俗畅晓的笔风来取得社会大众对他们的支持和肯定。相对于专业学者,他们在知识储备和治学严谨性上则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更有甚者,一些草根写手无视历史真实的客观性存在,为了经济利益而任意编造历史、篡改历史,这是我们的专业学者必须杜绝的问题。由此看来,正如某些学者所指出的,现在史学界面临的挑战,不是研究技术,而是用通俗的手法,向更广大的读者重新介绍历史。中国缺少一支写作水平高,又能及时吸收史学研究成果的历史作品创作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