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定钰代表:科学家花太多时间“爬阶梯”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陈刚、王思北)“目前相当一部分科研工作者比较侧重物质方面的驱动。”“科研资源破碎化,科学家花太多时间‘爬阶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邢定钰代表5日表示。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创新驱动,创新靠人,人的创新靠什么驱动?靠工作者的兴趣、好奇心、热爱和奉献精神,中外大科学家无不是精神层面的驱动。”邢定钰说,很多科研工作者把科研工作仅仅当作饭碗,心态浮躁,通过短平快的小项目、小文章得到物质奖励和职称的提高,在各种人才计划的梯子上爬上一小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体制的不完善。当前科技评价机制存在不科学因素,很多高校太过重视文章数目、引用次数等,细想之下这些都不是科研创新的目的。 “同一首歌可以到处唱,科研成果成了同一首歌,就有问题。”邢定钰说,在引导科研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科研观的同时,应加强体制改革,但首先面临科研资源破碎化问题,科研人员要从各个部委等不同渠道申请科研项目,每一个项目填表的时间要有半年,累加起来一年的工作时间甚至达到24个月、36个月,看似非常可笑,但这就是现实,科研工作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邢定钰表示,人才计划各个系统搞一套,使得人才阶梯非常密集,稍微做一点工作就能爬到下一个阶梯。导致做大项目的人难以安心。“张三做个小事上了,李四做个小事又上了,自己却上不了。”此外,还存在人才计划“分不清高低”的问题。“有一个小品叫打扑克,如果分不清大小,扑克就打不起来了。” 邢定钰认为,应当引导统筹部门科研项目、限制申请项目总量、降低阶梯密度,保证国家级科研人才安心工作、保证科研时间。同时注重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不能定“科研GDP指标”,要允许失败、十年磨一剑,拒绝短平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