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商界人士:用更加理性、包容的眼光看待内地游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3-18 16:5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香港3月18日电(记者 姜婷婷)18日上午,香港铜锣湾一家连锁食品店里,寥寥几位顾客正在挑选商品,偷得清闲的店员倚着货柜聊天,不见往日旺盛的人气。“最近内地游客少了不少,以前结账要排队等好一会儿,现在随来随买,”店员张小姐告诉记者,“这个月出粮(收入)肯定会少。”

最新的官方数据印证了张小姐的感受。来自香港旅发局的数据显示,1月内地访港旅客人数同比仅增3.3%,增幅较去年全年的16%显著收窄。香港旅游业议会11日亦表示,2月访港的内地团仅有7751个,较去年同月大跌32.3%。

“如果内地游客少了,我们的生意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知名保健品公司家得路总裁陈家伟对记者直言自己的担忧。

陈家伟表示,对于许多内地游客而言,来香港并非容易之事,所以往往会一次性购买比较多的产品,为店面带来不少生意。因此,如果限制“个人游”,而其他地区游客人数又无增加的话,生意受损恐怕在所难免。

“无论是哪里的游客,欧美、东南亚或是内地,只要他们来香港消费,便都是顾客,我们就应该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才能体现香港服务业的专业性与特色。”陈家伟说。

香港中华厂商会联合会副会长吴永嘉亦持相同观点,顾客盈门是商家求之不得之事,赶客等同自砸饭碗。

他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每年来香港工展会采购的顾客中有近三成是内地人,以去年总销售额9亿2千万港元计算,仅内地顾客就贡献了2亿多港元。

吴永嘉建议港人用更加理性、更加包容的眼光看待内地与香港之间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摩擦。他表示,内地游客素质已有明显提高,港人心态应该更加平和与包容,不应偏执地认为只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才好。

对于水货客干扰居民的问题,吴永嘉认同在前海或是新界北区建设港货中心,并在口岸开通客运专线,将内地客直接从口岸送至购物中心,以满足前来购物的内地游客需求,又避免对香港市民生活带来冲击。

陈家伟则提出,让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到产品可以减少水货的寻利空间。比如,家得路在天猫设立官方旗舰店,消费者在网上下单,便可以收到直接从香港邮寄来的产品,避免了代购环节,既保证了产品品质、又节约了代购佣金。长远而言,肯定有利于缓解水货活动过多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问题。

责任编辑: 陆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