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3月20日电(记者张桂林)遇雨即涝,“城市里看海”;逢干则旱,“热岛”效应加剧。为破解水生态与城市发展失衡这一普遍性难题,重庆市近期在两江新区率先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探索通过山水、绿地、建筑、工程的均衡布局和有机融合,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促进城市顺畅“吐纳呼吸”。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记者从重庆市城乡建委获悉,重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主要依托面积18.67平方公里的两江新区悦来新城,这一区域面朝嘉陵江、背靠重庆中央公园,地形变化丰富,呈现典型的西南山地丘陵城市特征。作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两江悦来新城近年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坚持顺自然之势而为,精心营造“山水拥城、人林共生”的城市绿系统,山水生态空间占比接近一半,为区域水环境生态化调节,打下了坚实基础。 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试点区域着眼于完善“海绵城市”的空间均衡布局和系统治理体系,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突破“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以建筑、道路、绿地等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目前,悦来生态城内建筑全部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已建成具备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功能的建筑50万立方米,并结合道路及小区规划实施了浅草沟、滞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调蓄设施。与此同时,这一片区还在尝试进一步联通、联动市政工程、水道、城市公园、城市湿地等,努力形成全域性“生态治水”格局。 据悉,重庆首个“海绵城市”试点计划投资近70亿元,主要采用PPP模式推进。在此试点基础上,下一步,重庆还将把“海绵城市”建设推广至涪陵、丰都、万州、开县等三峡库区的区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