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设国家储备林 一枝独秀转向万木齐生 走进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启新村,一片柚木长势良好,道路两边绿树成荫。10年前,这一带可不是这样。启新村是典型的石山区,石漠化面积在70%以上,生态问题突出。为改变这一状况,启新村采取混交等模式加快绿化速度,使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20.8%提高到83.5%。 发展珍贵树种混交林的模式,不仅改善了启新村的生态环境,而且为村民留下了一笔“绿色财富”。 在海拔386米的白云山顶俯瞰梧州,一道绿色屏障环绕着梧州城,城区周围及西江沿岸尽显青葱绿意。梧州市编制了环城山体林改造规划,对城区周边1.5万亩集体林地逐步进行景观改造,营造复层针阔混交林,提升景观功能。 梧州仅是广西大力营建混交林、提升森林质量的一个例子。 有“长寿之源”美名的凤山,人长寿,树也长寿。凤旁林场是凤山县最大的林场,以经营“长寿树”即大径材树种为特色。广西林科院杉木专家黄开勇介绍,一株大径材树的收益,比得上一亩速丰林。 正是基于大径材价格的高昂和国内储备量的稀少,广西种植和培育大径材树种,把它作为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重点。 全州县永岁乡河西林场是一家面积4000多亩的村办林场,这里的杉树高约6米到7米。林场职工奉国昌说,县里被列入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之后,他们与县造林公司合作,精心抚育,林木长势很好,大家看到了丰产的希望。 近十年来,广西利用政策杠杆在全区推动树种结构调整,提倡混交模式和发展大径材,大力种植绿化、彩化、花化树种。2014年,全区完成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经济林树种造林176万亩,占同期人工造林面积的70%以上。 广西通过提质量、调结构,用八桂好地种好树,努力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放眼八桂大地,用材林悄然生变,从速生林一枝独秀转向大径材、珍贵树种万木齐生。2014年,全区新增树木约5.6亿株,深入实施森林经营质量提升工程,实现中幼林抚育605万亩,国家储备林规模领先全国。(记者 庞革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