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进一步改革完善劳动力调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3-27 19:49 来源: 统计局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马建堂在全国劳动力调查工作会议上要求
凝心聚力 勇挑重担 进一步改革完善劳动力调查

    3月26日,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劳动力调查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改进就业失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布置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制度。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完善劳动力调查事关国家宏观决策和民生改善,要求迫切,任务繁重,意义重大,统计系统要坚决打赢这一攻坚战,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主持会议并对改革完善劳动力调查作出具体部署。

    马建堂指出,劳动力调查是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综合反映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走势和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改革完善劳动力调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统计部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填补健全统计制度体系、工作体系的重要体现。各级统计机构和从事劳动力调查工作的同志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不断自我加压、尽职尽责、创新进取,奋力开创劳动力调查工作新局面。

    马建堂强调,要准确把握改革完善劳动力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改革后的劳动力调查制度,统一设计方案,统一使用人口普查资料抽样框,充分利用统计系统的现有调查资源,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二是扩大调查范围。将月度劳动力调查从大城市扩大到全国地级市,调查样本既涵盖城镇地域,也涵盖乡村地域。三是丰富调查内容。适当增加反映就业创业、就业失业结构以及不充分就业和就业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四是创新调查手段。全面采用手持电子终端采集数据,实现由调查员使用手持电子终端直接入户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访问并直接将数据报送国家统计局。

    马建堂说,数据质量是劳动力调查的生命线,是检验和评价各地劳动力调查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调查人员务必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第一的观念,使其融入每一位劳动力调查工作者的灵魂,贯穿于劳动力调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严格实施全流程全方位质量控制办法,确保国家关于调查样本抽取、调查任务布置和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处理等各项制度规定都得到严格执行;狠抓现场数据采集,实现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不出错;严明调查纪律,坚决做到到规定的住户调查、现场采集数据、由调查员独立直接向国家报送数据、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纠错、依法保护调查对象隐私等。

    马建堂要求,各级统计机构要把劳动力调查作为今明两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抓好改革的组织实施。一是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尽快落实承担劳动力调查的机构,抓紧配备与其任务相适应的专业调查人员。二是明确责任,强化监督。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并定期督办检查,确保调查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按时保质完成。三是认真培训,及时指导。调查员未经培训,不得承担调查任务;对于调查员在现场发现的问题,各级统计机构要及时予以指导,有效帮助解决。四是广泛宣传,争取支持。切实做好对调查对象的宣传,消除调查户的顾虑,提高配合度。基层统计机构要充分依托抽中村、小区村委会、居委会做好向小区居民的宣传工作,为调查入户创造良好的条件。

    马建堂最后强调,就业失业统计数据来自社会公众,服务社会公众,数据的真实准确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配合。多年来,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给予极大的支持配合,特别是广大住户,牺牲休息,贡献时间和精力,积极配合国家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劳动力调查和住户收支调查等,提供了海量真实宝贵的资料,为统计数据准确可靠奠定了扎实基础。他代表统计部门衷心感谢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诚恳希望广大住户抽出宝贵时间,全面真实答复调查员询问,为国家宏观决策、促进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依据。

    张为民要求,各级统计机构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改进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建堂局长的讲话,深刻领会,狠抓落实。张为民还对做好调查前各项准备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各省(区、市)统计局分管副局长、人口和就业统计处处长,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总队长、专项调查处(统计监测处)处长,人口司、政法司、设管司、住户办、财务司、数管中心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据悉,国家统计局于2009年在31个大城市开展了月度劳动力调查,2013年将调查范围扩大到65个大城市。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劳动力调查从无到有,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调查制度、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对于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就业状况、把握就业形势,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建立的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制度将于今年7月起试行,并在适当时机发布数据。(郑策)

责任编辑: 穆淼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