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古迹被毁、瓦砾遍地、近5000人死亡、上万人受伤……4月25日发生的强烈地震,使尼泊尔这个内陆山国顷刻间被灾难笼罩。 几天来,中国、俄罗斯等多国救援力量在地震灾区集结。在这场生死大救援过程中,中国派往尼泊尔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政府医疗队、中国军队救援队和医疗队、中国民间救援队分秒必争,与时间竞速。“黄金搜救72小时”虽已过,人们仍没有放弃希望,没有放弃努力。 中国国际救援队:废墟下的生死34小时 “快送担架进来,快!”随着作业洞口下传来几声急促的呼唤,救援现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凝神屏息望向洞口。一个搜救队员低声告诉记者,救援行动最关键的时刻已经到来,废墟下的受困者即将被送出地面。 当地时间28日凌晨4时15分,中国国际救援队连续奋战34小时,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西北部一栋7层旅馆的废墟下,成功救出一位受困长达62小时的当地男子。这是救援队从废墟下救出的第二名幸存者。 中国国际救援队26日抵达加德满都,成为首支抵达尼泊尔的联合国认可的重型国际救援队。救援队由62名搜救队员、医护队员、地震专家、技术保障人员组成。 目前救援队对灾情较为严重的加德满都北部区域的搜寻工作已基本完成。据介绍,下一步除派遣搜救队员在加德满都外围地带继续搜寻生命迹象外,救援队将逐步展开灾后医疗及防疫工作。 28日,由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小分队在加德满都市中心一处聚集了上万灾民的广场进行了免费巡诊。巡诊受到当地灾民的热烈欢迎,前来问诊的百姓络绎不绝,巡诊时间接近2小时,当日接诊患者328人。 记者了解到,从28日起,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将每天在加德满都的灾民聚集区开办“流动医院”,可对灾民进行心电图、B超以及血常规等多项身体检查并提供治疗服务。 中国政府医疗队:日夜值班,让生命延续 由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队相关单位58人组成的中国政府医疗队,27日上午抵达加德满都后,立即为灾民提供医疗救援,迄今已收治百余名伤病员。 中国政府医疗队设立的临时医院位于加德满都以北30公里处的杜里凯尔镇,急诊室和病房设在帐篷里,条件较为简陋。据介绍,医疗队收治的患者,大多在地震中头部受伤、骨折或四肢被压伤压断,伤势严重者在临时医院接受初步治疗后由尼泊尔军队负责运送到其他医院。 记者在这里看到,很多患者在家属陪伴下在帐篷病房里接受治疗。医疗队队员顾不上休息,不断接诊,日夜值班。 参加此次救援的四川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胡卫建告诉记者,医疗队的主要任务是医疗救援、补充当地医疗力量、预防疫情发生。中国医疗队带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还将设立临时手术室,搭建数十间帐篷病房,接纳尽可能多的伤者。医疗队将配合尼泊尔军队的救援行动,若有必要,可向其他地区派出医疗人员。 中国工兵队和医疗队: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国家地震救援队(简称工兵队)和医疗队172名官兵已在尼泊尔地震灾区紧张开展救灾行动两天,他们挖掘废墟,找到一名遇难者,并救治伤员50余人。 工兵队领队聂学政对记者说,此次中国军队应尼泊尔政府请求赴尼救灾,他们分批抵达加德满都后立即协同尼方救灾,他们还带来40吨援救物资设备,包括95台发电机和300余顶帐篷。 目前营救地震失踪者的黄金时间已过,但找到生还者的希望还在。聂学政说,救援队将全力开展救援工作,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努力。 医疗队领队李学成告诉记者,他们28日抵达后就抢救了一名在地震中受重伤的中国公民,29日一天已救治50余名当地伤员,今后几天医疗队还将接诊更多伤员。 应尼泊尔方面要求,这支医疗队将立即设立一流的战地创伤救治中心。医疗队还有防疫、水处理、疫情分析、疫区消毒、心理治疗等专家。 中国民间救援队:救援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27日,中国民间救援队伍“蓝天救援队”首批人员携装备抵达加德满都,并开始进行救援活动。 “两天来,我们勘察了六七个场地,基本确定大的废墟下面都埋着人,”这次救援活动的领队远山介绍说,“地震消息一出来,我们就确定了救援任务,27日以来多组小队分赴各个工作面进行活动,目前完成搜索的区域发现的只有遗体。” 这次参与尼泊尔震后救援的“蓝天救援队”成员共62人,从世界各地飞抵加德满都。他们的救援活动持续时间将根据需求确定,工作重心放在加德满都受灾最重的巴德岗附近。 经了解,参与民间救援队的所有队员都是自费购置服装、装备,参与救援活动不仅是志愿服务并且自己还要贴补一定费用。整个队伍除了很少的一些无偿资助和部分政府购买服务外,经费都靠队员提供。 “蓝天救援队”2007年成立于北京,经过8年的发展已从开始的二三十人发展到3万余人,有百余个支队。这次赴尼泊尔已经是领队远山第四次参与国际救援了。(参与记者:白阳、周盛平、吴强、石昊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