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定日县人武部“珠峰应急民兵连”抗震救灾记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5-05 19:46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他们把红旗插进“生命孤岛”
——西藏定日县人武部“珠峰应急民兵连”抗震救灾记事

    新华社西藏日喀则5月5日电(肖孝志、高玄波、陈怀祥)珠峰脚下,距离中尼边境不到20公里的西藏定日县绒辖乡,受到尼泊尔大地震波及,3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灾,道路被多处塌方阻断,加之通讯瘫痪,成为西藏地震灾区最后的“生命孤岛”。

    地震后,定日县人武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并派出“珠峰应急民兵连”驰援绒辖乡,把红旗插上了“生命孤岛”。

    灾难降临,舍小家为大家奉命出征

    “我家里无大碍,就让我参加吧!”克玛乡民兵嘎曲家里也受了灾,但他听说绒辖乡灾情严重后,便找到定日县人武部部长李自强请战。

    灾难降临,作为应急民兵,他们把大爱洒向救灾一线,将温暖传递给受灾群众。

    5月7日是民兵达瓦桑布妻子的预产期。达瓦桑布接到执行救灾任务的电话后,将妻子托付给邻居照顾,随即加入救援队伍。“虽然自己是民兵,但也是一名战士,关键时候就得冲上去。”他对李自强说。

    “一排到齐!二排到齐!……”4月28日上午,由125人组成的“珠峰应急民兵连”,一人不落地按时赶到集结地点。

    果敢挺进,再多艰难也要踩在脚下

    从岗嘎镇到绒辖乡有80多公里,但这段距离全是在群山之间穿梭的“搓板路”,需翻越海拔5400米的普士拉雪山,大部分路面被雪水泡得泥泞难行,稍不注意车轮就会被稀泥“吞噬”,夜晚几乎没有车辆敢通过这个路段。

    民兵们装载好救灾物资后,顶风冒雪,向绒辖乡奔去。道路被雪崩和各种塌方阻断,民兵们一边行进一边清理道路。

    刚刚挺进绒辖乡,民兵们就组织群众撤离。这时,余震突然来袭,碎石从山上飞滚而下,眼看一块石头就要砸向藏族阿妈普次,民兵格桑一把拉开她,自己的手臂却被石块砸中。

    4月29日凌晨,民兵连中年龄最大的贵多,搭乘运送物资的车辆星夜挺进绒辖乡。一路上,他担当“清道夫”,遇到滚石阻路就下车搬移。深夜抵达后,贵多又带头卸载物资。在余震频繁、滚石不断的灾区,他总是冲在最前面。30日晚,余震再次袭来,民兵连挑选骨干深入村庄查看灾情,贵多担任“侦察兵”,先后进入3个村庄了解灾情,为救灾工作提供依据。

    面对灾情,时间就是生命!民兵们来不及休息片刻,又一步步地向前艰难挺进……

    心系群众,把党的关怀送进大山里

    “轰!轰!轰!”5月1日上午,随着三声巨响,最后一块阻挡进入左不德村的巨石被炸得粉碎。民兵们抬着救灾物资向着海拔3688米的山顶挺进。这是他们受命救援的最后的一个村庄——左不德村。

    “两人一组抬帐篷杆,四人一组抬帐篷布。”在山脚下,人武部政委赵思升指挥民兵运送物资。

    不到一米宽的山路,被荆棘和震落的碎石填满。每顶帐篷重100余公斤,4人一组,每人相当于负重30公斤。攀爬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艰难可想而知。

    寒风劲吹,红旗猎猎。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把“珠峰应急民兵连”的旗帜插在了左不德村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上。78岁的老阿妈其美用藏族最亲密的礼节——和民兵们头碰头,紧紧地搂抱着大家,流着热泪说:“你们是共产党派来的救命恩人啊!”

    这是记者从他们救灾日志上摘抄的一组数据——

    截至5月3日上午,“珠峰应急民兵连”救灾队员转移群众35人,抢救伤员6人,清理损毁房屋13间,疏通道路2.5公里,找回遗失牲畜7头,协助装运救灾物资13吨。

    雪山连绵,大爱无疆。寒风萧萧,“珠峰应急民兵连”那面红旗高高飘扬,更加鲜艳、更加夺目……

责任编辑: 宋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