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拉美人文交流应深耕细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5-26 10:08 来源: 中国经济新闻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中拉合作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李克强总理此次拉美行,人文交流无不贯穿其中。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22日、23日,正在拉美进行访问的李克强先后在哥伦比亚和秘鲁出席了两场人文交流活动,即中国-拉丁美洲人文交流研讨会和中国-拉丁美洲文明互鉴系列活动,与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和代表欢聚一堂,阐释人文交流、文化互鉴对中拉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

沟通才能了解,交流才能相知。中拉务实合作需要群众基础,人文交流,文化互鉴为拉近彼此了解与互信提供了契机。

哥伦比亚,《百年孤独》的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故乡,“拉美文学的高原”。李克强访问拉美期间,恰逢中哥建交35周年,这也是中国总理30年来首次访哥。

有媒体评论说,两国建交35年来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合作成效有目共睹。但在人文交流上,中国却处于“逆差”。当不少中国人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著作如数家珍时,哥伦比亚人对中国文学却知之甚少。

李克强在哥伦比亚出席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时指出,中哥、中拉合作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后者往往更加不能忽视。

正因如此,尽管日程紧张,李克强还是专门抽出时间,与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共同出席上述活动。

研讨会上,李克强希望文学发挥中哥、中拉人民之间心灵沟通的强大媒介作用,就是要用文学这一超地域、种族、文明的“世界语言”实现民相亲、心相通,从而助推双方的物质合作。他用拉美谚语来阐释:“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李克强指出,中哥人文交流应当深耕细作,这样可使两国民众能更深入沟通,进行心灵的交往。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近乎90后的作家蒋方舟等都是中国知名且有一定分量的当代作家。

有评论认为,他们与拉美知名作家、艺术家的研讨,是中拉人文风貌的一次展示,也是思想与文化的一次大交融,为中拉合作搭建起坚实的文化之桥。

中国与拉美虽相距万里,文化迥异,但都具有包容性、多元化和多源性特点。历史上,中国与拉美国家在人文方面就有着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

中巴两国的人文交流可以追溯到200年前。1812年,300多名中国茶农受葡萄牙摄政王若昂六世之邀来到里约热内卢培育茶树,给巴西社会融入新鲜血液,为多元文化增添了新色彩。

自1971年中秘建交以来,两国文化交往频繁。中国文化、教育、新闻、体育和艺术等60多个团组相继访秘。1986年11月,两国签署文化合作协定,目前已制订2013-2018年执行计划。1997年11月,签署人才交流与合作协定。2000年3月,签署保护和收复文化财产协定。此外,中国与秘鲁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两国在文物保护方面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智利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中智两国的人文交流历史也源远流长,通过舞台艺术表演、文物展、主题图片展、电影节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两国民众对彼此的文化早已不再陌生。

正如李克强在此次访问期间所言,“中国文化兼收并蓄,拉美文化海纳百川,双方都是多样文明和谐共生的杰出代表”。

从历史走到今天,中拉人文交流从未因为地理距离的遥远而中断文明的沟通。截至目前,中国已同拉美地区21个建交国中的19个国家签有文化协定,在此框架内与11个国家签署了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随着中巴近年来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得到不断拓展。两国文化部门定期举办工作会议,互办文化月、电影周、图片展等各种活动,提升务实合作内容。比如,2013年,中巴两国领导人达成两国互办“文化月”的共识。巴方于当年9月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办了“巴西文化月”活动;中方则于当年10月至11月在巴西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伊瓜苏等十几个主要城市举办了“中国文化月”大型演展活动,这些文化活动均取得了圆满成功。

而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欢乐春节”活动也是中巴文化交流一大亮点,为增进巴西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是中智建交45周年和两国自贸协定签署10周年,也是智利“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部和中国驻智利大使馆为纪念中国和智利建交45周年举办以“华艺新颜”为主题的“2015智利中国文化年”大型文化活动。

不仅如此,中拉一直非常重视青少年培养,为他们创造更多交流机会,因为青少年承载着中拉合作发展的希冀。

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中拉合作五年规划提出,中方将从2015年起正式实施为期10年的“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训计划,并继续办好拉美青年干部研修班项目;拉共体鼓励中国学校开设西班牙语和英语课程并开展教学,拉共体成员国鼓励中方在中国学校推广拉共体官方语言课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去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同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时曾这样说道。

去年访问巴西时,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五位一体”的中拉关系新格局中,就将“人文上互学互鉴”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今年年初举行的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又将2016年确定为中拉文化交流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李克强此次拉美行中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预示着一个新的起点,未来中拉人文交流还需精耕细作,还需要更加广阔、更加深入心灵。(记者 张娜)

责任编辑: 张维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