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科普作品点燃科学梦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5-30 14:45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余晓洁)有一本书曾经或者正在伴你成长么?比如《十万个为什么》。有一部影视作品,开启了你的科学思维么?比如《机器猫》。优秀科普作品传播科学知识,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活动周”上,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逾万项群众性科技活动。除了突出“创新创业科技惠民”的主题外,今年科技活动周还呈现国际化、多民族共建共享“互联网+”为两岸四地、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做好科普服务等特点。

在国际科普体验园,卡林加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北京分会主席戴伟·伊万斯以声光电的形式,现场展示化学实验及原理;在“少数民族科普驿站”,蒙古族、达斡尔族学生展示了“互联网+智慧蒙古包”项目;“两岸四地科学乐园”则推出了香港科学馆“破解大脑之谜”图文展和澳门科技馆的《仰望太空》科普剧。

科普,不应该仅仅是科技活动周期间的“大餐盛宴”,应该是日复一日、潜移默化提升一个民族科学素养的“家常便饭”。所以,不妨按“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介活动”的指引,选几本好书细细品读吧。

本次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国重点推介了“2014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同时启动了“2015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荐和评选活动。

“2014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共50部。其中,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由110余位两院院士组成阵容强大的编委会。书中的“为什么”以各种形式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而来,力求将当前孩子们最关心、最爱问的问题一网打尽。同时,注重思考过程,提倡科学精神,引导创造探索,通过“微问题”“微博士”“实验场”等栏目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院士怎样做人与做事》是一部基于采访笔记和摄影图片整理而成的16位院士的深度报道。通过讲述院士们鲜为人知的学术经历和人生故事,让读者了解他们从事的事业是如何造福于人类的。作者叙述的笔触不仅在于他们的头脑,更在于他们的心灵;不仅在于他们所研究的“学”与所从事的“术”,更在于他们的为人之“情”与人文之“怀”。

《3D打印打印未来》由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从事增材制造的专家学者集体编著。全书100个典型应用案例,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精美图片,将这项前沿技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错过了科技活动周期间的推介?不要紧!上中国科普网看优秀科普作品网络推荐吧。

此外,记者从科技部获悉,2015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荐、评选活动已经开始。参选的科普作品为2013年1月1日以后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含译著和再版图书),具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内涵,有较强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推荐日期截至2015年6月30日。

责任编辑: 陆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