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完整的智能硬件供应链,元器件的价格尤其吸引人。我们希望在深圳找到制造商、代理商和风险投资人。”英国团组织者英中贸易协会华南区顾问Tina说,英国数码科技代表团本次组团来到深圳,参展团员皆是成立不超过2年并“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初创公司或创客团队。 其中,一个团队带来了一款实体玩具和数码游戏相结合的混合型游戏——“神奇野兽”,创始人Alex Fleetwood表示,他们看中深圳游戏公司的市场平台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很期待能与腾讯这样有实力的科技公司合作。 本次Maker Faire参展创客中四成来自海外,而在整个创客周上更是可以看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创客、相关行业人士。他们表示很愿意与深圳创客合作,来深圳寻找机会。 “有创意就可变为现实” “对于创客来说,由于产业链完备、制造业实力很好,深圳近五年在国际上越来越有知名度。”Philipp Boeing说,很多国外创客都很期待有机会来到中国,了解深圳的环境,与深圳“亲密接触”。这次创客周期间,他还会到深圳各处进行参观。 瑞士文化基金会带来了“感知你的城市”互动设计展。“我们希望通过项目提高城市人对居住环境的认识。”项目相关负责人Johann Recordon说,他觉得深圳的创客动手能力强,很务实,非常希望能认识深圳的创客,和深圳的创客开展合作。 国际开源软件联盟Linaro大中华地区副总裁李向明也来到了深圳国际创客周主会场。他告诉记者:“中国的创客文化刚刚发展起来,在这波热潮里,草根创业者的进入门槛大大降低,只要有创意就可以变为现实,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将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中国创客很有创新精神” 在李向明看来,深圳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中心和集散中心,这是其它任何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深圳是个开放的移民城市,年轻人不受拘束,如果能抓住创客的热潮,深圳未来三十年预计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来自美国的Linux国际协会会长乔恩·霍尔(Jon Hall)20日正式成为创客平台深圳乐美客科技的首席顾问。他在深圳国际创客周主会场告诉记者,中国创客很有创新精神而且很努力,做了很多的创意工作,他也在与深圳乐美客等合作,希望将中国创客的产品和创客文化对外输出。 乔恩·霍尔认为,创客开展创意工作的出发点通常是出于自己的兴趣、需要,更能创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在创业过程中有自己的优势。他提醒说,创客创业并不局限于生产产品,教别人怎样做创客、为创客提供服务也是不错的思路。 ■相关 27场工作坊课程免费对6岁以上公众开放 国际创客节上“小创客”来袭 与8米高的“大黄蜂”合影、把DNA里的碱基配对、用机器人“乐高”拼一个机器人、在3D天文馆观看天体世界……深圳首届国际创客周遇到端午小长假,除了各类科技、手工爱好者,带着孩子来体验一把创客精神和造物乐趣的家长更是络绎不绝。 在Maker Faire(制汇节)的3D打印乐园,9岁的波比(小名)在工程师金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建模、3D打印、组装,完成了一台小汽车模型的组装。一旁的妈妈杨女士介绍,儿子平时就很喜欢玩乐高模型,这次利用假期专门带孩子来Maker Faire,希望能让孩子更了解汽车的构造,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不敢说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多大作用,至少先带她来看看,来玩玩”,市民李先生全家出动,准备呆上一整天,“这次看到了很多好玩的创客作品,觉得这个群体真的很有创造力。” 据悉,本届创客节上有不少项目为孩子量身打造。Maker Faire上,主题为“启蒙”、“体验”、“创新”的27场工作坊课程免费对6岁以上的公众开放,超过一半适合少儿参加,少量课程收取材料费。这些工作坊内容涵盖3D打印、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机器人、编程学习等。 “工作坊需要提前报名,观众热情很高,开放报名一周内就收到了超过200名参与者的报名。”Maker Faire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小创客”,在展会现场,还能看到许多创客教育机构针对创客教育的产品。这些机构和企业瞄准了“小创客”的市场,推出了创意启蒙、创新辅导、创客“考级”等各种概念和服务、产品。“现在学校和社会上都在提创客教育,我认为这对启发孩子的创造力是个好事,但得好好分辨项目优劣。”市民李女士说。 “我们可以看到深圳政府在打造创客之城这个目标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一方面设立了很多针对成人的众创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在创客教育上进行鼓励。”来自美国旧金山的工程师Ben Simpson告诉记者,他在东莞工作,目前长期居住在深圳,并在业余时间开展创客教育。 在他看来,创客教育不应该是出于功利目的,而是激发和培养孩子动手创造的意愿,让他们享受到创造的乐趣。“很多中国孩子在海外求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团队合作的问题,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创客文化强调开放、分享,让中国孩子接触创客文化也有助于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世界、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合作。”他说。 (记者 胡明 刘芳宇 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