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力争到2017年25万人落户城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7-04 10:3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广东省惠州力争到2017年25万人落户城镇
全面拓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道,健全“一证通”制度

作为全国64个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地区之一,也是广东全省仅有的4个入选地区之一,惠州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上将有不少大动作。3日,记者从惠州市政府方面了解到,该市出台的《惠州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新型城镇化试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17年,力争不少于25万人落户城镇。

为完成试点任务,惠州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落户条件,健全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同时,还将在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领域推出一系列相配套的改革举措,让本地农村人口和异地务工人员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待遇。

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

按照国家要求,惠州到2017年要在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上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20年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镇化经验,为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示范,让老百姓得实惠。

那么,惠州具体将怎么做?惠州市发改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惠州将重点在6个方面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包括全面拓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通道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农村宅基地确权和流通机制、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并积极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

根据试点任务,惠州将全面拓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道,居住证制度与户籍制度实现有效衔接。到2017年,力争不少于5万惠州市农业转移人口和20万异地务工人员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到2020年,力争不少于10万本市农业转移人口和40万异地务工人员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

惠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惠州市的城镇化率达6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惠州将加快完善户籍制度,将公民户口统一登记为“惠州市居民户口”,放宽落户限制,完善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政策,健全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实现居住证与户籍制度有效衔接,建立居住年限与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挂钩的体制机制。

到2017年改造棚户区6769户

新型城镇化试点,系列配套措施必不可少。记者了解到,惠州已部署在教育、医疗等多领域进行配套改革,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在教育方面,惠州将制定中小学校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校舍建设地点、投资主体、投资方式、资金安排、建设时序等事项,确保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义务教育需求。

同时,惠州将大力发展民办学校,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中小学校,根据实际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用于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为解决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惠州还全面实施积分入学制度,不断提高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到2020年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持续保持100%。

医疗卫生领域也将发生重大改变。惠州定于2017年前推进全市民营社区(农村)卫生站全部转为公有化,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还将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实行全科医师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由社区医生与农业转移人口直接签约进行卫生服务。按计划,惠州力争到2017年全市“健康乡镇(街道)”建设率达到80%以上。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关键要有住房。在住房保障领域,惠州将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公租房和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企业投资建设的公租房纳入公租房管理体系,并将创新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并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惠州市政府方面透露,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到2017年全市改造棚户区6769户。(记者 周欢)

责任编辑: 朱英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