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西北太平洋上,“莲花”“灿鸿”“浪卡”一字排开,好不热闹。记者从天气会商会上了解到,其中,“灿鸿”和“莲花”未来将影响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需提前做好准备。两个台风或相互影响,给预报带来很大难度。 目前,西北太平洋上的三个台风,互相距离超过2000公里。第10号台风“莲花”5日早晨4时以强热带风暴强度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将于今天夜间到明天上午进入我国巴士海峡,强度还会有所增强,有望达到台风级别。受“莲花”影响,5日8时至6日8时,南海中东部和东北部的偏东海域、台湾海峡南部的风力将逐渐加大到7级至8级,阵风9级至10级。 此外,第9号台风“灿鸿”已达强热带风暴级别,将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增强。预计将在9日前后进入我国东海,并达到超强台风级别。 第11号台风“浪卡”,截至5日8时,位于距离美国关岛东偏南约22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并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距离我国较远,未来5天对我国无影响。 台风具有群发性的特点,如果某一个时段,赤道辐合带比较活跃,大气环流和海洋条件很适合台风发展,同时生成多个台风的可能性就增大。多台风出现时,路径预报难度会加大。 一般来说,单个台风的路径主要受其周边的天气系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系统之一就是副热带高压,台风一般是沿着副高外围前进。但这次副热带高压正处于调整期,加大了台风路径预报的难度。同时,从目前预报来看,“莲花”很可能和“灿鸿”相互影响,发生“藤原效应”。 “藤原效应”指两个台风靠近时,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与位置依两个台风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之强度来决定。旋转时正常一个走得快些,另一个走得慢些,有时也可能合二为一。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通过历史检索给出的数据显示,上世纪60年代出现三台风的情况比较多,但近年该情况并不明显,尤其是在三台风同时存在于一段较长时间内的情况更是比较特殊。此次,有两个台风可能互相影响,因此预报难度非常大。 中央气象台台风预报专家董林也表示,此次台风预报很有可能出现较大预报调整,或是预报偏差。中央气象台也将加强监测、会商和预报服务工作,及时发布最新的台风信息,希望大家密切关注气象相关网站、微博、微信,获取台风的最新信息。 据了解,进入7月后,台风无论是强度还是数量,较上半年都有一个明显的跳跃。据1981年至2010年间的数据统计,7月份生成的台风共有112个,平均每年生成3.73个,是一年中台风生成数量第三多的月份,仅次于8月(5.73个)和9月(4.83个),比10月(3.7个)略多。(记者 孙楠 通讯员 刘芯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