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龙头山镇龙泉村谢家营盘,谢维礼老人在扯花椒。64岁的老人谢维礼坐在帐篷前抽着烟,看着自家的新房一天天“长高”。每次见到谢维礼时,他总是面带笑容,记者本来准备好了一肚子安慰的话,却因为老人的乐观,最后一句都没派上用场。地震那天,云南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的谢维礼,正和从四川回来帮忙采花椒的两个女儿、四个外孙一起在山上忙活着。突然,山体左摇右晃,一块巨石从山上滚落,碾过正在树下的女儿和外孙,六名亲人当场丧命……“走了六个,就剩我一个了。”老人淡淡地说,他曾一遍遍翻看着女儿、外孙的照片,一次次泪流满面。如今,老人已把相册收进箱子。“一个人呆着,就会想起我的小外孙。”谢维礼说,他现在没事就出去走走,有时还打打麻将。谢维礼还经常劝其他失去亲人的村民,其实也是在劝自己,要往宽处想,要好好生活。在老土房的废墟上,谢维礼一百多平米的砖混结构新房就要盖好了,这也成了当下最让他开心的事。“这是卫生间,可以冲水的;这是储藏室,以后用来放花椒……”谢维高兴地介绍着自己的新家。他说,盖新房子花了十二万多,政府补助了五万元,另外的七万多来自好心人的资助。新房子国庆节前就能住进去,老人也开始盘算起今后的生活。“我种着几亩花椒,以后要自己养活自己,一个人把晚年过好。”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7月30日,在龙头山镇龙泉村谢家营盘,谢维礼老人在帐篷里休息。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上图:2014年8月13日,谢维礼老人在自家被震毁的废墟中寻找可用的物品(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下图:2015年7月30日,在龙头山镇龙泉村谢家营盘,谢维礼老人高兴地介绍着自己的新家(新华社记者胡超摄)。新华社发 上图:2014年8月13日,谢维礼老人在鲁甸县龙头山镇的临时安置点看着一排排的救灾帐篷(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下图:这是2015年7月30日拍摄的灰街子安置点,这里的帐篷已经基本拆除,将在原地修建安置房(新华社记者胡超摄)。新华社发 7月30日,在龙头山镇龙泉村谢家营盘,谢维礼老人在观看房屋恢复重建情况。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