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出实招对接《中国制造2025》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8-22 07:24 来源: 人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广东出实招对接《中国制造2025》
实施“珠西战略” 推动三大转变

装备制造业被称为国之重器、工业之母、产业脊梁。在广东珠江西岸,一个代表中国水平的装备制造产业走廊跃然而起。 

  8月22日—23日,首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将在珠海举行,这是全国首个对接《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装备制造专业展会。这个展会的背后,是工信部和广东省一年以来共同启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规划建设,着力以先进装备制造为突破口,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先行,布局十大产业集群

  2014年10月,广东省政府发布《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为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包括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市和顺德区。《规划》提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珠江西岸已发展成为广东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已完成工业总产值8725.7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分别是2005年的4.3倍和3.6倍,年均增长分别为20%、17.5%。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约19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3%。

  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山风电装备、江门轨道交通装备、珠海航空装备、顺德精密智能制造等,已形成10家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通过组织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呈现装备制造业“海陆空”发展新格局。

  到2017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计划实现产值1.5万亿元,年均增长约15%。到2020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2000亿元,年均增长约15%,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0%。珠江西岸重点产业也浮出“身影”:到2017年,珠西初步形成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培育1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六市一区”,联手打造“智造强省”

  广东西岸各地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各有侧重,企业之间、公共技术平台之间的协同合作有较大空间。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找到了他们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公约数”。“六市一区”主动整合资源,良性互补,促进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在西江出海口的珠海高栏港区,中海油正全力建设中国首个深水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目前,该基地一期已生产4个采油平台,二期将于年内建成,预计今年产值将达100亿元。

  珠江西岸“六市一区”的装备制造企业将“抱团出击”,在“装洽会”集中展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尤其是智能制造发展成果,对外擦亮广东装备制造的区域品牌。目前,各地已有超过150家企业参展。“装洽会”设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智能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六大主题展区,这些均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重点产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77亿元,同比增长9.6%;装备制造业投资451.2亿元,同比增长42.5%,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从产业定位来看,“六市一区”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已具有资源整合与错位互补的基础。如江门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较发达,可以与佛山汽车制造形成互补;阳江以不锈钢产业为突破口,建设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高端不锈钢产业基地,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提供优质原材料;肇庆则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其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高端电子装备等。

  “六市一区”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全方位开展投资洽谈、贸易合作和技术交流,可以有的放矢地吸引到符合自身产业优势的项目,同时也能形成区域之间的错位发展和良性互补。这种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西岸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力、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网络化。

  引领服务,强化装备制造发展环境

  去年10月,广东省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珠西战略”铺平加速发展道路。

  加强用地保障。对实际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由省市共同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优先安排用海。对有用海需求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可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开放式海域、海湾外等区域内安排用海,并依法简化审批手续。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中明确的重点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进度,优先安排建设用海围填海年度计划指标。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15—2017年,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以股权投资、贴息为主,兼顾以奖代补等方式,突出关键节点,重点支持珠江西岸高端先进、具有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装备制造业项目落地建设,积极为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设立、动产抵押登记、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提供便利服务。

  强化人才支撑。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引进的高级人才,如经评审入选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按规定享受相关支持政策。统筹省财政技术研发资金,对企业引进、培养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研发人才给予奖励。

  加强金融服务。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在符合银行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商请金融机构采取银团贷款等方式予以支持。对依托核心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可通过产业链融资模式,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支持力度。对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引进项目,可由当地政府商请金融机构解决融资问题。

  广东省还加快建立顺畅高效的部省合作协调落实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布局、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及推进落实等重大问题。珠江西岸各市(区),把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和促进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建设纳入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改进工作方式,狠抓政策落实,因地制宜制定配套措施,营造重商、助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形成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合力。(记者 贺林平)

责任编辑: 张兴华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