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 王思北)“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关键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基层医生水平高了,百姓自然愿意去看病”…… 围绕“以慢病防治为突破口,建立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主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25日召开了提案办理协商会。提出提案的民主党派中央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等,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提案承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围坐在一起,对提案坦诚交换了意见。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建立,但我国的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70%以上的医疗资源在城市,而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存在医疗资源与人口分布不平均的现实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周军坦言。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高炜表示认同,“病人宁愿多花钱也要去大医院,是因为有需求。”高炜说,她的一个病人曾因为基层医院医生能力有限而被小病大治。“有时我们定好治疗方案,让病人去基层医院治疗,病人都不放心也不愿意。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能力非常重要。” “分级诊疗已纳入今年医改工作重点,要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周军介绍,把高血压、糖尿病作为分级诊疗制度的突破口,是由于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患者覆盖广;此外,这两种病的诊疗方案清晰,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病情,能够在慢病分级诊疗中发挥作用。 “分级诊疗把慢病作为突破口的想法非常好,但有一点要明确的是,慢病不是小病、不是没有风险,没有好的治疗会带来很多后患。”高炜说。 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侯建明看来,落实分级诊疗,需要“强基层、强人才、强核心”,明确大医院的定位应该是收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症和人才培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收入,积极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服务。“一定要摒弃‘在基层就赚得少’的旧思想,让人才真正能下得去,留得住,能发展。” 此外,多位委员还呼吁,要让医务人员的价值能够通过医疗价格得以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邵逸夫医院常务副院长蔡秀军了解到,医护人员待遇偏低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使得从业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让医疗价格提升到位,才能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尊重,更大程度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侯建明说,但这绝非增加患者负担,而是理顺扭曲的医疗价格体系,让医生从“卖药人”回归“技术人”。 谈到接下来的工作思路时,周军表示,建立分级诊疗体系,通过整合医疗资源,让患者信任基层、愿意去基层医院;通过医联体、培养全科医生等方式让基层医院愿意接、接得住转诊过来的患者;还将通过落实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医院绩效考核等,让大医院愿意把患者转到基层医院。 周军说,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指导意见文件将于近期出台,国家卫生计生委还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试点工作,进一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