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变良田:河湖连通改变吉林西部“小气候”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8-30 17:51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长春8月30日电(记者 李双溪、郭翔)在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村任洪奎的2公顷地里,青翠的苞米叶子淹没了人头,正在包浆的玉米再有一个多月就能收获。

    任洪奎掰开新玉米,咬了颗鲜嫩的米粒,咀嚼着丰收的希望说,“别看现在是片整齐的玉米地,几年前,这里是片旱地,春种秋收少不了浇水。”

    “过去即使浇水一公顷也就能产苞米1.4万到1.5万斤。”任洪奎说,近两年雨水多了,土地不干了,也省得浇水了,每公顷能产玉米1.6万到2万斤。

    旱地变成不需要浇水的良田,得益于近年来吉林省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改变了当地的“小气候”,降雨量多了。

    据介绍,2012年吉林省实施河湖连通工程,让干旱的泡泽、鱼塘、水库注满了活水,增加了当地的蒸发量,改变了原来干旱少雨的小气候,雨水逐渐增多。2000年到2010年,位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平均降雨量为253毫米。2012年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以来,降雨量连续3年超过400毫米。

    通榆县农民韩良12年前承包了400多亩泡塘,本来想养鱼养蟹。但2000年以后就一直干涸断水,泡泽成了盐碱地,韩良只能赔钱在鱼塘里种地。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后,泡塘日渐水涨船高、鱼虾肥美。

    400多亩水塘养了10万斤鱼和螃蟹,胖头鱼、草鱼重达10多斤。韩良在岸边开起了农家乐,支起铁锅炖鱼烹鸭,吸引了不少游客,生意也日渐红火。

    由于农民连年开采地下水浇灌,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河湖连通还有效补充了地下水,从2012年到2014年,通榆县浅层水上升了1.2米。

    通榆县水利局副局长张殿勇算了笔账,农民灌溉一亩地光用柴油就得60-70元钱。通榆全县450万亩农田,一年下来光柴油费就能节省好几亿元。

责任编辑: 方圆震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