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8月31日电(记者 张建)“旅游观光度假区”“居民区”“粮食高产示范区”“污水处理厂”“农产品加工区”“牲畜交易市场”……这可不是某个城市开发区的规划图,而是一个村子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规划。 哪里需要栽花种草,哪里可以种植养殖,哪里适合修路建房,团山子村都是按照规划进行的。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团山子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毕学军,指着村子里的这幅规划图告诉记者:“村子里如今发生的变化,多亏了规划先行。未来发展更要依靠这个规划。” 正是在规划的指引下,团山子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样板村。初秋时节,记者走进团山子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围墙,整洁宽敞的道路,设备齐全的广场,处处鸟语花香,村民们享受着很多城里人都羡慕的美好人居环境。不仅如此,村里还设立了垃圾箱和回收站,拥有专职的保洁队伍。部分村民还用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卫生厕所。 在四平,为防止千村一面和大拆大建,让规划先行成为美丽乡村的“标配”。以团山子村为例,为科学制定规划,毕学军请来了区里、镇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多次前来论证,还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最终才形成了规划。 毕学军说:“我们村的人居环境建设就是依照规划,尊重村子里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基本上不搞大拆大建。同时,规划将村子里的产业发展布局与农村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不单纯为了整治环境而整治环境。” 和团山子村一样,梨树县蔡家村、马家村两个村聚落整齐,街巷呈“井”字形。根据规划,它们重点突出公共空间整治,清理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建,统一开展院落风貌整治,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井”字亮点。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在四平市,无论是在国道省道,还是在乡道村道,亦或是在农民的庭院内外,到处看到五颜六色的野花,芳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成为众多乡村的靓丽风景线。 “这些野花很多都是就地取材,基本不用花多少钱,但却可以形成一条条景观带,带来很好的效果。我们在搞规划的时候,尤其重视就地取材和因地制宜,这样既能够让村民们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还能实现‘一村一品’。”四平市农委副主任吴卫平说。 据了解,为了充分体现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性化,四平市坚持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搞一刀切。比如,对村庄聚落形态和自然条件较好的村,突出乡情美景和田园风貌,充分体现“生态化”;对位于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县(市)区域内主要通道两侧的村庄,突出“远看有形象,近看有亮点”,充分体现“个性化”;对面广量大的纵深村、薄弱村,重点改造危旧房屋、建设村屯道路和排水设施,充分体现“全面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