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船舶自动识别信号接收微纳卫星业务
系统投入使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9-21 18:35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太原9月21日电(王握文、章飞钹)“天拓三号”微纳卫星20日进入预定轨道后,由国防科技大学与山西省吕梁市联合研制的星载船舶自动识别信号接收(AIS)系统随即展开工作,开始向地面传送AIS报文数据。 

命名为“吕梁号”的我国首个船舶自动识别信号接收微纳卫星业务系统投入使用,是国防科大与吕梁市探索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模式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2012年,双方签署军民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吕梁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在微纳卫星、能源互联网、无人机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促进科技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有效结合,推动革命老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013年,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吕梁有关企业申报建设了山西省微纳卫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星载船舶自动识别信号接收微纳卫星业务系统研制,在双方共同支持下,科研人员突破了多板式微纳卫星体系结构、星载AIS接收平台建设、多维信息融合处理等关键技术,使星载AIS载荷达到国内最高信号检测概率,具有质量轻微、功耗微小、效费比高等特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系统能快速完成全球海域内的船舶位置、航向、航速等信息的接收,为掌握全球船舶航运动态、维护航行安全、海上应急搜救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

据介绍,在今后研制发射的“天拓”系列微纳卫星中,还将搭载以“吕梁”命名的AIS系统,在太空组成一个AIS星座,吕梁将建成我国星载AIS数据接收、全球船舶动态监视、AIS数据服务中心及微纳卫星研发基地,推动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

责任编辑: 温雅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