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涉外商事仲裁国际化程度提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9-22 21:1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 王希)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2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涉外商事仲裁法制日趋完善、国际化程度提升,在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方面的作用与优势日益凸显,但仍面临国际竞争激烈、国内仲裁机构发展极不平衡等挑战。

伴随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企业涉及的国际经贸纠纷也有所上升。仲裁以其当事人自治、灵活、高效、保密及裁决执行具有国际性等方面的优势受到了中外当事人的广泛关注,成为解决争议、消除投资和贸易障碍的重要途径。

根据这份题为《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14)》的文件,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仲裁机构数量已达235家,去年全年共受理国内外案件113660件,同比增长9%,案件标的总额2656亿元人民币,增长61%。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全国共有61家仲裁委员会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共计1785件,其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5家仲裁机构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335件,占全国总量的近四分之三。

对此,报告认为,一方面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在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方面具有了重要地位,受理的争议类型趋于复杂多样,同时通过吸收借鉴国际商事仲裁最新发展和成功经验,仲裁规则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另一方面,面对国际上主要商事仲裁机构的激烈竞争,我国相关仲裁机构仍有不小差距,尤其发展极不平衡,大多数仲裁机构缺乏办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的实践和经验。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于健龙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大力发展国际商事仲裁,有利于公正快捷地解决国际经贸纠纷、维护公平有序的经贸秩序,也有利于创设互利共赢的贸易投资环境,为建设贸易强国服务。

责任编辑: 刘杨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