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依托产业开展精准金融扶贫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0-27 16:21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郑州10月27日电(记者 冯大鹏)2014年以来,河南对准连片特困地区“三山一滩”重点扶贫区域、对贫困户和扶贫企业建档立卡,以特色产业发展引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额信贷助推,“精准滴灌”。

如果没有直接瞄准贫困户的“惠民小贷”,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农民周三超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养牛的规模能从一两头迅速扩大到十多头。

改革开放前,老周为生产队侍弄牲口,村里人送了他“牛倌”这个雅号。后来,农业生产不再依靠畜力,“牛倌”虽然热衷养牛,但只是断断续续喂养,规模也很小。由于家里地少,老周又没有其他手艺,一家5口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如今能养这么多牛,全靠银行贷款扶持。”在付井镇郭岗村,50多岁的周三超边给牛喂草料边说,2014年养殖的10头西门塔尔肉牛共让他净赚10万元。

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牛肺病流行,老周的牛未能躲过这一劫,2014年的利润全赔了回去,妻儿打起了退堂鼓。在咨询银行后,老周得知只要还未脱贫就可以继续申请“惠民小贷”,很快他拿到8万元贷款,年利率仅为3.6%。看到金融机构这么支持她家的养牛事业,周大嫂也不再反对,全家决心一起靠养牛拔掉穷根子。

老周申请的“惠民小贷”全称是“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2014年由邮政储蓄银行周口分行在沈丘县率先试点推出。该产品由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担保,对接扶贫贴息贷款的到户贷款,主要面向有发展生产项目的贫困户发放,公务员、个体工商户或村干部均可提供担保。

数据显示,自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邮政储蓄银行周口分行已累计发放此项贷款13587万元,为2291家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支撑。

周三超只是受益于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的一个缩影。2014年11月,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下发《关于复制推广“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的通知》,将周口市金融扶贫的典型做法推广至全省。

10月19日,河南省兰考县副县长杨志海一行来到兰考县孟寨乡调研,刚一下车就被兰考县坤盛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拥军握着双手紧紧不放。

“你认识我吗?”“我怎么不认识你杨县长啊,这是你给我们带来的财富,如果不是你杨县长怎么有我蔡某人的今天!”蔡拥军说。

坤盛牧业主要经营羊的饲养、繁殖及销售,但因为资金有限,生产规模受到限制。让蔡拥军迎来转机的是,兰考县率先在河南引入政府增信机制,创新推出政府主导、银行支持、企业带动的“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

通过签订《兰考县政银扶贫富民工程合作协议》,政府拿出1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基金,农业银行按照10倍配套贷款,支持企业发展扶贫产业。同时,政府给予企业贷款贴息,所支持的企业优先安排困难劳动力就业,并倡导其无偿捐赠扶贫基金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通过“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坤盛牧业在兰考县农业银行申请金融扶贫贷款80万元后,扩大生产规模,吸纳了周边40多个贫困农民就业。

“在这里工作,活儿不累,离家又近,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我很满足。”养殖场工人任国廷笑得合不拢嘴,之前他要远赴外地去建筑工地干重活,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脱贫。

像任国廷一样受益的还有兰考县堌阳镇民族乐器生产基地的工人。

“当年焦书记用来防风固沙的泡桐,现在成了我们农民创业致富的法宝。”人称“板爷”的堌阳镇乐器行业协会会长汤二法说。依托乐器行业协会,兰考县金融机构不仅助推规模化乐器企业发展,还带动了堌阳镇97家乐器家庭式手工作坊转化为初具规模的生产加工企业,安置就业1500余人,带动周边300多个贫困户增收。

“金融扶贫不是财政扶贫,更不是慈善,要考虑其可持续性。抓住金融承载主体的企业,变以往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会调动更多的资金和力量。”杨志海道出了自己的金融扶贫体会。

责任编辑: 张维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