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工作新状态引领经济新常态--辽宁凤城县域经济转型调查

2016-02-01 16:0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沈阳2月1日电(记者 曲振轩、石庆伟)记者近日在辽东山区深处的凤城调查了解到,面对民生欠账大、旧产业塌陷快的严峻挑战,凤城紧紧抓住结构调整牛鼻子,以工作新状态引领经济新常态,重塑县域发展新支点,实现新隆起。

供暖危机变民生转机

2012年春节期间,出售改制的凤城热电厂突发故障,威胁近2万户家庭。“供暖危机”迅速发酵,多年积累的企业转制、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各类潜在矛盾和民生欠账爆发,上访量激增。

“上班第一天,就看见机关大院里挤满了上访的老百姓”,新一届凤城领导班子上任后下定决心:干部作风必须重塑,民生欠账必须补上!

化解信访积案。建立网站,24小时畅通诉求通道,变百姓上访为干部下访,全力化解矛盾。迄今已妥善解决各类信访案件近千件,涉及5万多人。

财政向民生倾斜。政府投资5亿元收回并改造热电厂,彻底解决供暖问题;充实社保补贴,足额发放养老金;开展公共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改造自来水,摆脱间歇供水困扰;一年内新建200多眼农村安全饮水井,精准扶贫逾1.6万户。

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投资10亿元打造生态公园,建设宜居小城。流经城区的二道河原来臭味熏鼻,整治后再现“飞花戏鱼涟漪碧”美景。“又多了一处休闲好地方”,老居民们竖起大拇指。

旧塌陷中实现新隆起

保障民生靠财力,钱从哪里来?发展难题咋破解?

进入经济新常态,凤城原来“靠山吃山”开矿发财老路走不通了。资源型支柱产业相继塌陷,一半以上涉矿企业停产,财税收入锐减。

钢铁项目濒临趴窝,年缴税从1亿多元降至100万元以下;硼铁项目遇价格大跌,年缴税骤减上亿元;黄金产业也风光不再,金价下跌导致每年减收10亿元左右……“财政总盘子才二、三十亿元,这账不敢再算了”,凤城市常务副市长张远辉说,“要在旧塌陷中寻求新隆起,必须打一个结构调整的翻身仗!”

传统采掘业衰退,集中精力培育先进制造业。记者在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的增压器产业园内看到一派繁忙,产销两旺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华等专家成立工作站,产学研抱团发展。

在凤城东宁动力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检测出口欧洲的汽车增压器。总经理程显东告诉记者:“依托院士工作站技术支撑,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年出口额从几十万元迅速突破千万元大关,热销俄罗斯、德国及中东地区。”

传统矿企开始向精深加工转型;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旅游消费等新兴产业逆势壮大,以大梨树影视城为载体的文化产业日渐发力,主动融入沈阳“一小时经济圏”和“一日游旅游圈”。

口号让位于实干 一张蓝图绘到底

“政府牵线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让我们企业起死回生”,凤城石灰石项目负责人李鹏说。

“2年前,我投资3亿元搞石灰石精深加工,不久因形势变化,合伙人突然撤资,导致项目停摆”,李鹏说,市领导接到求助后,带有关部门十几次来现场办公,多方奔走协调对接金融机构,解决了3亿元贷款,使项目于2015年10月成功投产,月产值5000多万元。

从拼资源、拼政策到拼服务、拼创新,凤城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文章,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最近,投资7.8亿元、年产21万吨的饮料项目启动,可带动上万农户增收致富。2015年以来,凤城亿元以上开工项目达14个,总投资近40亿元,为转型注入新动能。

“我们没提啥新口号,只是强调‘两横一竖’,‘干’字当头,以工作新状态引领经济新常态”,辽宁省凤城市市长高峻说,“抢抓东北振兴新机遇,一张蓝图绘到底,县域转型升级可期!”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