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公安机关集中打击食药犯罪 2015年破案2.6万起

2016-02-04 21:1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记者 邹伟、白阳)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5万起、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案件1.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万名,有力维护了食药安全持续稳定向好的局面。

这是记者2月4日从公安部获悉的。据介绍,按照中央总体部署,2015年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食品药品打假“利剑”行动,集中力量专项打击食药犯罪,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并有效推动了专业力量建设。

在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方面,公安部统一指挥重庆等地公安机关侦破“10·29”特大地沟油系列案;破获各类肉制品案件2600余起;集中打击整治走私冻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破获重大案件95起;侦破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西药案件3200余起,制售假劣酒水饮料、调味品以及农产品、水产品非法添加有害物质案件2900起。

在打击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方面,公安部统一指挥广西、山东等地公安机关摧毁特大非法经营疫苗犯罪网络;统一组织指挥侦破山东青岛申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跨国制售假药案、北京斯诺国际公司制售假冒美国BOBO女性用品案等一批跨国跨境制售假药案件。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说,从近年来侦破的食药犯罪案件看,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犯罪总量仍居高不下。年均侦破食药案件3万起,过去高发的地沟油、瘦肉精、配方乳粉犯罪仍时有发生,病死猪、注水肉、保健品非法添加案件持续多发。二是互联网、物流成为犯罪主流渠道。在“利剑”行动公安部督办案件中,利用互联网实施的食药犯罪占比超过八成,个别物流寄递企业受利益驱使,采取代收货款等方式与制假售假人员暗中合作,加速销售网络扩张。三是犯罪地域集中化、犯罪主体与受害人年龄两极化趋势明显。农村地区既是食药犯罪高发区域,也是受害相对集中区域。食药犯罪低龄化、高智能化、技术化趋势明显,中老年人群体往往成为假劣食品药品的受害对象。

该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食药犯罪的突出特点,公安部积极破解执法办案难题,会同相关部门出台《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继续推动源头治理工作,与互联网、物流等行业主管部门密切合作,推动相关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另据介绍,春节临近,公安部已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围绕肉、油、酒等节日热销品种,会同各有关部门,摸排违法犯罪线索,依法快速侦办、有效打击,为人民群众欢度春节创造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