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GRAPES2.0全球预报系统实现业务化运行

2016-06-01 10:17 来源: 气象局网站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6月1日,中国气象局自主研发的GRAPES全球预报系统(GRAPES_GFS V2.0)正式业务化运行并面向全国下发产品。

经评估,GRAPES全球预报系统总体性能指标超过现行全球业务模式系统T639。

T639是在国外资料同化系统及全球模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所用资料较少,尤其是卫星资料占比不超过30%。而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的资料应用水平远远超过T639,卫星资料占比达到70%。此外,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在应用观测资料的高质量同化技术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其同化观测资料时,在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目前,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的形势场预报时效更长,雨区雨带预报的误差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的中国区域短期降水预报能力已接近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空报问题已得到缓解;与国外模式相比,中国区域降水预报形势,特别是中国东南部主降水区预报形势与实况更为接近。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主任王建捷表示,GRAPES全球预报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标志着GRAPES全球预报系统实现从科研阶段向业务运行阶段的转变。同时,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数值预报模式结合业务实践反馈开展进一步优化创新的新开端。

据悉,GRAPES全球预报系统(GRAPES_GFS V1.0)于2009年3月实现准业务运行。2013年,研发人员对该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和优化。系统升级后,经过连续两年的回算试验,2015年12月31日,GRAPES_GFS V2.0通过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组织的业务化评审。为了满足预报服务需求,2016年以来,在业务化运行筹备阶段,数值预报中心在业务系统流程设计、运行环境测试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并针对预报业务发展,开发了卫星云图产品、强对流诊断产品,新增加云粒子产品等,以满足多方面预报服务需求。

在GRAPES全球预报系统研发过程中,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实时观测资料接收、处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优质资料进入GRAPES全球预报系统同化系统;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为资料实时获取、高性能计算、产品及时分发等提供有力保障;国家气象中心则完成GRAPES全球预报系统产品在预报平台的集成、产品试用的反馈等工作。

在GRAPES全球模式业务化产品正式下发之前,该系统已在中央气象台以及四川、福建、江苏、甘肃和辽宁省气象台等重点应用单位进行实际业务应用和评估。各省气象台针对天气气候特点和检验结果进行反馈交流,促进系统在数据格式、编码等方面的本地化应用。

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室副主任代刊认为,GRAPES全球模式在多个天气过程检验中,均体现出较优预报能力,已达到业务应用的水平。该系统在暴雨、冷空气、大风降温等典型灾害性天气预报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预报能力;在中期预报方面,该系统在强冷空气过程、环流形势转变、持续异常天气等方面也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在产品应用方面,该系统提供的多样化产品,如对流不稳定参数、抬升指数等,充分满足一线预报员的应用需求。

根据中国气象局统一部署,今年6月1日起,各省(区、市)气象局可以通过CMACast系统接收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下发的GRAPES_GFS V2.0产品,并通过CIMISS接口提供用户使用。(记者 牛彦元 段昊书 通讯员 管成功)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