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让全民健身超越“体育”——《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亮点解读

2016-06-23 22:0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南京6月23日电(记者 王恒志 郑昕 刘金辉)《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23日正式公布,作为“十三五”时期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计划》相较以往,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对全民健身的“突破性认识”,将全民健身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计划》开宗明义,指出:“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因此,十三五期间要让全民健身“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表示,和以往比较,对全民健身的理解、认识、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我们的认识就是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现在的认识已经超越了过去对体育的认识,现在不光是要健身,还要健心。上个周期我们把全民健身更多理解和定位在体育系统、体育行为,这个周期更多地理解为社会范畴,那么它推动的方式也要通过融合发展,是体育和医疗、卫生、旅游、教育、文化的融合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副研究员郭建军也认为,《计划》最大的新意就在于强调体育不仅是体育系统的事,而是社会的事。“从单方面强调健身到提倡全面的锻炼,这是新的计划带给我们眼前一亮的地方。比如锻炼的成果,最终是要依靠医学去界定的。不是说每天打球、跑步的人就一定是健康,因为其中存在一个科学评价标准的问题,这需要医疗领域的介入,而不是体育部门的判断。进行体育和医疗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要有合作的机制。”

郭建军认为,《计划》全程在强调人的体育素养的提高,特别强调“科学健身”,这也是一大亮点。他说,在上一周期的《计划》中,对于“科学健身”的描述内容少而层次低,更多是从形式上如何指导人们锻炼而展开的。“然而新的《计划》把进行锻炼保持健康的很多方面都容纳了进去,包括健身方法和手段,科学的监测衡量体系到器材装备的科学等等。”

《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包括“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认为,《计划》提出通过体育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一大亮点,说明对体育的认知在发生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强身健体。刘国永也说:“WHO(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健康的定义,是四维一体的,身体、心理、道德健康,还有社会适应能力,现代人参加体育锻炼,不是简单的强身健体,很多人参加体育锻炼比如参加跑团,他还有社交需求,要融入社会,宣泄感情。”

一直以来,场地问题是制约老百姓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之一,刘国永说,和以往相比,《计划》中场地设施这部分的篇幅比较多,就是希望能更有效解决场地量化监管问题。“过去这方面的问题,或者是法规、政策、标准没有或者不健全,或者是有了却监管和落实不够,像这次‘毒跑道’的问题就是因为监管不够。所以这个计划发了之后,我们会有更具体可行的方案来监管落实。”刘国永说。

此外,《计划》提出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能够明确看出希望以全民健身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计划》还专门提出要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在当前深化足球改革和筹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出《计划》希望借助这两股“好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以及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服务的愿景。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雷丽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