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开放交流互鉴 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不断拓展国际视野造福国际社会

2016-07-01 07:17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记者 汤洁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深重灾难中走出,如今正坚定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也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互利共赢的责任勇挑肩头。在此进程中,中共扮演着积极角色,努力寻求各方共识,分享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造福国际社会。

敞开胸怀广交天下朋友

回顾历史,中共的“朋友圈”在95年内不断扩大。从亚非拉地区到欧美各国,中共现已同全球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关系。

积极地“走出去”和“请进来”,中共与各国政党真诚交流、砥砺进步,交流话题也从政党建设经验扩大到国家、国际发展对策,从时事政治延伸至经贸合作、文化交流。

以中共与巴西劳工党的交流为例,双方迄今已举办了6届理论研讨会,议题从党建理论拓展到国家治理,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反腐倡廉的大政方针,到市政建设、扶贫减困等具体措施。巴西劳工党主席法尔康称赞说,这些研讨会为双方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有利于劳工党更好地应对内外挑战。

再看先后起步于2007年和2009年的中俄政党论坛及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会议。借助这两大平台,中俄政党间的共同话题逐年拓展,已涵盖党务工作、中俄关系、“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经贸及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等层面。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认为,俄中党际间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为推动欧亚地区多边合作、稳定和繁荣描绘了蓝图。

除了传统的党际交往,中共还积极与西方国家主流政党进行交流,令双方互信逐步增加,理解逐步加深,合作日益增强。

始于2010年的中美政党高层对话迄今已举办8届,通过120余场活动和对话,双方围绕执政理念、中美关系、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政策创新与调整,进行了坦诚而深入的交流。美民主党代表团团长柯克说,尽管美中两国政治体制、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各不相同,但都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两国合作加以解决。

今年5月,中联部邀请来自欧洲24个国家30多个政党的代表,共赴第五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坦诚交流、相互启发”,中联部部长宋涛在开幕式上的呼吁,表明了中共致力打造一个不设政见门槛的高层论坛的愿望,展现了中共愿与各党互鉴互学的自信姿态。

政党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相互理解,也有助于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了解与合作。英国工党负责外交事务的凯瑟琳·韦斯特参加完第五届论坛后表示,在中共搭建的这个平台上,各政党既是国家和政府的眼睛,也是嘴巴,她要将自己看到的中国“反馈给党内领导”,寻求英中双方的合作机会。

中国力量助破世界难题

放眼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潮下暗流涌动:整体经济前行步履蹒跚,局部地区饱受战火蹂躏、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世界需要更多有利和平稳定及促进发展的力量,而中国共产党正以自己的积极作为,贡献着正能量。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正尽自己所能,促进尽可能多的国家参与到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上。

据专家估计,未来10年内亚洲存在约5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发展中国家需要提升硬件,发达国家渴求市场,而中国提出的上述设想正满足了世界经济需要深度融合的需求。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威廉·琼斯说,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这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计划。“中国正在做一个其他国家没有做过的事业:不是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其他国家的痛苦之上,而是帮助其他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国共享繁荣。”

二十国集团一直是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今年,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要引领各方聚焦如何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提出推动以创新为基础的增长,全力支持签署巴黎气候协定,在议程安排上将投资和贸易并行讨论,在杭州峰会上特别突出发展议程和改革议题……中国切实推动问题解决的做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期待。

许多海外专家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召集本次峰会,将给全球治理带来更多包容和发展的声音。借力杭州峰会,中国可以起到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桥梁作用,推动双方携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众多地区热点问题上,为了实现地区和平安宁,也有中国奔走的身影:斡旋南苏丹纠纷,助推阿富汗和谈,与各方一起促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达成,积极参与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

今年4月14日,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当月轮值主席国的中国倡议召开反恐问题公开辩论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出席并通报,约70国代表踊跃发言,提出了一系列反恐新举措和新建议。对于中国在反恐问题上正在发挥的引领作用,众多国家交口称赞。

中国智慧改善全球治理

从战后“一穷二白”的困境到如今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共将中国优秀传统智慧创造性地运用在当代,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因应时势,将中国智慧和理念贡献在全球治理上。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领导人积极宣介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主张及方案: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新发展观;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倡导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治化及合理化;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为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开放包容、文明互鉴、亲诚惠容、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人类命运共同体……当这些中国主张关键词,被一遍遍地提起时,它们所蕴含的强大正能量,正在引发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共鸣。

近年来,中国参与主创或合作的许多项目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70多个国家和组织表态愿意参与;亚投行初创之际便已拥有57个成员国,年内成员有望近百;成立15周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威望日隆,即将迎来扩员;两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亮点纷呈,去年吸引120多个国家(地区)和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位代表参会……

“在推进改革全球治理体制过程中,中国寻求建立合作双赢的伙伴关系,而非冷战式的以权力平衡为基础的‘零和博弈’联盟关系。这种体制基于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前提,强调互利互惠,有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南非金山大学社会科学和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谢尔顿说。

对中国智慧的影响,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如此评价:“中国一贯秉持的以和为贵、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正在世界范围内复兴,荡涤着利己、功利的价值取向,弥合着对抗、冲突造成的鸿沟,这就是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值得仔细研读的原因。”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傅义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