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改革“共振器”激发发展动能

2016-09-29 09:48 来源: 解放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国庆长假后,上海新一代12吋集成电路生产线就将在张江园区的中芯国际公司正式奠基,上海集成电路制造能级将由此迈上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张江还在筹划另一项改革:争取在全国率先试点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打通集成电路从设计、研发到生产的“任督二脉”,为“中国芯”再注入一剂强心剂。

三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积极发挥各片区的特点和优势,注意研究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关联性、互动性、耦合性,注重与科创中心、“四个中心”等国家战略的配套衔接,推进制度创新系统集成。如今,这一改革“共振器”已在各个片区激发出巨大的发展动能。

区域转型注入活力

上海老牌出口加工区金桥,前些年有些失落。曾经引以为傲的加工制造业,随着全球产业链的结构重组,不可避免地向外转移。“失血”后的金桥心情复杂,“来这里参观的外宾比以前少多了。”

2015年4月,金桥开发片区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2.0时代”的新成员,金桥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契机。金桥管委会主任沈能说,在自贸区框架下,金桥有机会重新占领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端,尽快淘汰低端产能,全力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经历过大浪淘沙的金桥越发相信,自贸时代制造业的家底不但不能丢,还要抓住改革机遇,力争上游。今年年底前,金桥管委会将启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试点,希望能够形成国际贸易领域的“三流合一”,即资金流、货物流和单证流,在同一个平台集聚。这一监管模式的改革,有助于企业开拓制造、研发、维修和结算等多种业务功能,推动制造业向两端延伸。金桥还将目光瞄准了以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以及互联网信息产业,期待着在“工业4.0”的大潮中,重塑辉煌。

世博会闭幕6年后,世博地区又一次让世界为之沸腾。最近一年中,有16家央企在世博地区开设了金控、融资租赁和结算中心等功能板块。到今年年底,世博B片区28栋央企大楼将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A片区也有4栋央企大楼即将开工。不久后,中国商飞、宝钢、中化国际、中船重工、中国建材、中国铝业、中国黄金和中国核工业集团等中字头央企都会扎根世博片区。

“双自联动”带来变化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又一重大使命。当自贸试验与科创中心相遇,两大国家战略碰撞出的“同频共振”效应,令各方期待。

2015年年底,上海发布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的实施方案,从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机构集聚、科技金融扶持、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高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双自联动”的具体任务。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双自联动”便结出硕果。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自贸改革给张江带来的红利。扩区后,张江新增企业数量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2015年,张江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84.7亿元,同比增长15.6%。而最让张江管委会主任杨晔兴奋的是,在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引领下,各类风投机构加快向张江集聚,扩区后张江增加了18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超过前5年的总和,截至目前张江园区累计注册各类风投机构380家,有近700家企业开设了1800个自由贸易账户,6家企业被批准实施“双向人民币资金池”。

企业已然感受到“双自联动”带来的悄然变化。曾经犹豫了十年的诺华,终于在张江建成全球医药研发中心,与美国、瑞士的中心形成鼎足而立之势; 德国医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盼到了生物医药代工生产解禁的那天,明年一季度,他们就要把这一全球通行模式带到张江。

而未来的张江更值得期待。中央已经明确,要在张江核心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未来,张江会在优化生活配套服务上下大力气,将产业园区和城市社区交织在一起。

“四个中心”动力十足

2015年,浦东新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055.89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6%,2016年上半年这一比重上升到29%。要知道即使是纽约,金融业的GDP占比也只有20%左右。

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经济中心,自贸试验就像一场及时雨,为“四个中心”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2014年6月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5.5万个,办理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6.7万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获得的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5681亿元,平均利率为4.12%。业内评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政策构建出了一个涵盖离岸和在岸业务、本外币一体化、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的金融环境,通过创新的自由贸易账户(FT)体系,商业银行的服务群体从传统的境内延伸至了境外,帮助中国企业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配置。“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

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简政放权的便利化和金融创新政策,一批中国企业实现了“全球配资”。

借助自贸试验的东风,上海还推动交通港航业扩大开放。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外资股比放宽,目前已有多家外商独资船舶管理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与此同时,上海扩大了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适用启运地由武汉、青岛拓展至沿江、沿海8个口岸,并突破原先特定运输企业、特定运输工具的限制,提高了上海港吸引力和辐射服务能力。 (记者 王志彦 舒抒)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姜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