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8年来奶业政策持续发力

2016-10-03 12:46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2008年,是中国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当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奶业的第一部法规,具有里程碑意义。

顶层带动之下,行业整顿随之而来,《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制定了三年的奶业振兴规划,《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对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及监督检测进行规范。

2009年,《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印发,为奶业宏观发展谋篇布局;2010年4月,《生乳》等66项新标准公布,基本解决了乳品标准重复、交叉、矛盾和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完善了我国乳品质量标准体系;201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对乳品的生产经营许可、检验检测、质量追溯、婴幼儿奶粉监管、打击非法经营行为、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

2011年,农业部办公厅连续下发《生鲜乳生产收购记录和进货查验制度》《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制度》《全国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监督抽检方案》三项制度,还印发《生鲜乳收购站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试行)》。这些制度明确提出,对于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

国家提振奶业之决心,坚如磐石。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安全始终是奶业管理的重中之重。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质检总局、农业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随后,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建设和奶站监管的通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4年,《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出台。

据此,国家两次对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生产许可进行重审,淘汰了一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严格了乳品企业进厂原料、生产过程、成品批批检验等制度。

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相继出台,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了长效机制。同时,一系列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也陆续进入了奶业。

从2008年至2015年,我国奶业扶持资金主要集中在奶牛良种补贴、奶牛规模化养殖、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创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方面,共投入扶持资金86.6亿元。

其中的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创建,即从2012年开始的由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以期从源头提高奶业品质。对该项目,中央财政每年支持建设50万亩优质高产苜蓿基地。项目实施后,生鲜乳质量明显提高,乳蛋白含量达到3.0%以上,乳脂肪达到3.5%以上。

此外,还有生鲜乳收购站机械设备补贴、奶牛政策性保险等,补贴资金涵盖了生产全产业链。

政策和资金开始逐步显现出对中国奶业的推动力。2015年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接近50%,每年平均提高约4个百分点;全株青贮饲料快速普及,优质苜蓿产量达到180万吨;70%以上的奶牛场采用全混合日粮,78万头奶牛参加了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化奶牛场、中高产奶牛群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初步形成;机械化挤奶、冷链储运全面实现,我国奶业质量安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