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八零后航天人朱峰登:搞航天的,敢于“折腾”自己是一种敬业

2016-10-18 19:23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李国利、韦琳可、韩绍金)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神十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入驻天宫。

看着大屏幕上神舟十一号飞越一个又一个测控区,听到遥测岗位传来航天器状态良好的报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的操作台前,一位身形瘦削的青年科技人员剑眉微蹙,从容不迫。

他就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神舟十一号上行控制岗位主管设计师朱峰登。

飞行器的语言,除了数据还是数据

上行控制是直接与飞行器进行沟通的岗位,是天地发令的最后一道关卡。

“航天器于我来说,是一个背靠背并肩作战的战友。”朱峰登拿出随身携带的、早已被翻得残破的指令代号手册,“在神舟十一号任务准备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扮演好‘设计师’的角色,认识它、了解它、指挥它、依靠它。”

在任务策划阶段,朱峰登首先要构思整个飞控任务。之后,他和同事们加班加点、集智攻关,阅读近百份技术文档,摸清航天器的每一个技术细节,设计出科学全面、实施性强的实施方案,保证飞船能够按照预定飞行程序完成指定动作。

他说,实施方案的大框架搭起后,接下来就要建立起能与航天器沟通的语言体系——遥控指令和注入数据。

指令和数据的设计过程十分繁琐,工作量堪称“浩瀚”,涉及计划、轨道、遥测、软件等多个岗位,历经设计、生成、检查、会签等多个环节。朱峰登却笑着说:“搞航天的,敢于‘折腾’自己是一种敬业。”

守门人的使命,除了严谨还是严谨

遥控发令,是地面与航天器和航天员沟通的最重要的方式。一条指令从生成、复核、会签、审批、装订,到最后发出,要经过七八道关卡。1988年出生的朱峰登,以他这个年龄少有的大将风范,成为把守通往航天器最后一道关卡的“守关者”。

每一条发往太空的指令,都事关航天器乃至航天员的生命,对于准确性、时效性有着苛刻的要求,是任务成败的关键。“令出我手,万无一失,是这个岗位最最基本的要求和素养。”朱峰登说。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将几千条指令熟记于心。

“师父要求很严,提高发令的准确度没有捷径,只能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师从天宫二号主任设计师赵焕洲,朱峰登有着师门一脉相承的严慎细实。

在这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师徒二人再次联手。

飞控人的特点,除了认真还是认真

从天宫团队,到嫦娥团队,再转入神舟系列的任务准备,在各个团队中扎实锤炼,朱峰登的身上打上了认真、细致、稳重的标签。

身处飞控总体岗位,朱峰登秉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人生箴言,凡事都要“做计划”变成了他的职业病。

出行时,朱峰登是家里的“活导航仪”,他总是提前规划出好几条可行的路线,查询路况,再分析每一条路线的优缺点,经过缜密思考再进行选择。

“他对数据和证据有着堪称顽固的执着,在生活中,他总是用理性的思考让我们心服口服。”妻子周雪梅幸福地说道,“跟他出去从来不用费心,相信他,就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有了他,九天之外的神舟飞船也显得不再遥远。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