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6年会在国科大举行

2016-10-19 15:47 来源: 中科院网站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10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承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6年会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出席会议并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主题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原国家建设部部长、国际欧亚科学院(北京)秘书长汪光焘发表了基调演讲,文化学者余秋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等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中央相关部委、单位,多家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及论坛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白春礼表示,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对健康、绿色、协调的生活环境需求越来越多,对保护城市传统特色文化、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建设美丽城市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中科院积极发挥自身综合优势,围绕新型城镇化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强科研布局,组织实施重大攻关项目,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白春礼指出,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处理好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关键是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学客观地认识其内在发展规律,克服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创新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和路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周济表示,城市是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多个领域,面对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促进城镇化和城市健康发展需要多个领域专家携手贡献妙计良策。中国工程院作为中国工程科技界的国家高端智库,许多工程方面的研究都围绕着城镇化进一步展开。中国工程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工作,并且在工作研究和实践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王伟光表示,文化与生态属于不可移动的软硬资源要素,但传统城镇化正在威胁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因此,人们必须在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传统城镇化模式不仅必须改变,而且有必要研究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理想文化和生态体系。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由徐匡迪、陈宗兴、王伟光、汪光焘、吴良镛、牛文元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作为一个公益性、松散型多学科集成智库,该论坛旨在有效整合国内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城市相关领域的杰出研究专家和团队,建立起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和非正式沟通机制,加强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更好地为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咨询。论坛挂靠在中国社科院,每年通过组织年会、讲座、研讨会、调研和学术交流等开展活动。


论坛年会现场


吴良镛作基调演讲


汪光焘作基调演讲


余秋雨作主题演讲


单霁翔作主题演讲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