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丁晓星:中亚可成“丝路带”建设“示范区”

2016-11-05 16:1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在中国新闻社近日举办的东欧中亚的“中国式关系”——2016国是月度论坛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亚研究室主任丁晓星表示,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地区,中国与中亚已经在基础设施、能源、工业及投资、农业等多个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未来的合作空间将更为广阔,中亚可成为“丝路带”建设的“示范区”。

丁晓星认为,中国和中亚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中亚地区具备成为“丝路带”建设“示范区”的客观条件。一是中国与中亚国家有高度的战略互信。中国与中亚五国均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在中亚形成了“战略伙伴区”,这在中国的周边地区绝无仅有。

二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近年来快速发展。201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达450亿美元,比20多年前增长了100余倍。中国是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接近240亿美元。

三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已取得重要进展。事实上,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已经将中国和中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2009年底,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目前ABC线均已完工,累计对华输气1400亿立方米,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底,中国新疆霍尔果斯至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铁路正式开通,成为中国向西第二条铁路大通道。

随着“丝路带”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向中亚,在中亚地区投资兴业。丁晓星强调,中企在投资中亚时,需要树立风险意识。首先,中亚各国的投资环境仍需改善,一些国家政局不稳、法律多变、腐败严重,中企应加大对当地的调研与了解,熟悉当地法律与风俗习惯,规避风险。其次,在中亚一些国家,“中国威胁论”仍有一定市场。中国在推进“丝路带”建设中应把握好合作节奏,避免一哄而上。第三,中亚各国之间关系复杂,如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矛盾较深,中企应慎重投资中亚地区的跨界水资源开发项目。第四,一些国家签证制度和外汇管制严格,有可能影响合作项目。(记者 王轶辰)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林巧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