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西天山“钢铁侠”“越冬”记

2016-11-19 10:5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19日电(记者 张晓龙、刘兵、杜刚)秋冬之交,西天山迎来一场大雪。山脚下的新疆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大门前,粗壮的柳树枝被积雪压断,倾倒在停靠一旁的越野车顶。

有人预言,这个冬天会很冷,正如一些人对钢铁行业的判断。去年,伊钢创纪录巨亏6亿元,引来外界不少担忧,但这位曾终结伊犁河谷“寸钢不产”历史的“钢铁侠”却表现淡定,通过职工持股、早去产能、精降成本,在行业的寒冷季节探寻钢企“越冬”之道。

职工:4人行,必有股东

炼钢厂一处狭长的工作间内,哈萨克族上料工、职工股东巴合努尔操纵几个按钮后,皮带输送机便稳稳地载着石灰石等辅料去往远处的转炉。

“你知道铁水变成钢水要经历多高的温度吗?1600摄氏度!”当被记者询问对企业的现状了解多少时,巴合努尔如是说。

“从1994年进入伊钢,我已经和这个企业经历过4次寒冬了。”巴合努尔相信办企业的道理与炼钢一样,好的钢企必定要经历许多磨难,“和18年前相比,今天的日子好太多。”

1998年,连亏5年的伊钢以国有净资产零价转让的方式改制为职工全员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少职工是用“工资白条”换来的人生第一股。又经多轮增资扩股后,伊钢股权的77.125%现由1288名职工股东持有。换言之,在4000多人的伊钢,每4个职工中就有1个股东。

伊钢副总经理王军说,这种职工持大股的股权结构将职工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它首先在职工股东群体间形成了共生共荣、共享共融的干事氛围,继而扩散到非职工股东群体。

“职工是伊钢最大的优势。”王军说,现在的伊钢坚持不拖欠工人1分钱工资。即便在困难时期,可以适度减薪,但不减员,生产一线的职工工资保持在4000元/月以上。

产能:早做减法,心中不慌

雪后的第二天,伊钢停掉了炼铁厂一座530立方米高炉,这标志着冬季减产期的开始。伊钢副总工程师袁志忠说:“新疆冬季寒冷漫长,施工单位基本停工,钢材市场需求量骤降,减产成了各家钢企的常规动作。”

减产并不会影响职工的收入。除了炼铁厂一小部分工人将带薪调休外,绝大多数职工依然在岗,他们要保证减产期间每月生产4.5万吨到5万吨钢材作为库存,留待开春工地动工后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减产期长达三四个月,但伊钢的产能利用率依然高达86%,不仅远高于约40%的新疆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不到67%的全国平均水平。

“产能利用率高源于伊钢通过早做减法进行的行业自律。”袁志忠介绍,伊钢5年前就拆除大量老旧装备和配套系统,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率先完成“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此后,伊钢的产品由生铁变为建筑钢材,但就在步入钢材时代不久,全国去产能大势汹涌而来,伊钢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停建已获政府批准的200万吨钢综合配套技术改造项目二期工程,使产能保持在了100万吨/年。

“去年,新疆钢铁市场的需求不过1000万吨,但产能却超过2000万吨。如果当年硬上(二期工程),后果不堪设想。”袁志忠认为,伊钢当下最要紧的是“尽可能地将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2015年,伊钢生产钢材86万吨,销售钢材98万吨。今年1月至9月,伊钢生产钢材75.54万吨,销售钢材78.39万吨。

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新疆深居西北内陆,几十家钢企大多挤在一域采购原料、销售产品,呈现出典型的区域资源、区域市场特点。在需求少、原料贵、运距长等综合因素作用下,钢材卖出了“白菜价”。业内人士透露,去年新疆市场上1吨钢材的最低价格仅1650元,每公斤钢材价格就是1.65元。

钢铁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引发了残酷的价格战,市场倒逼企业使出洪荒之力压减成本。伊钢拥有自己的铁矿、煤矿和焦炭,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但这些优势还远远不够。

“既不能降低环保节能标准,更不能采取偷工减料伎俩,我们只能向高效率的生产要生存。”伊钢总裁胡辉说。

在工人平均年龄仅25岁的轧钢厂棒材生产车间,朱君和工友们举办“轧钢比赛”,大家竞相比拼,最终使生产轧制过程中钢材碎段的数量降低了50%。

在炼钢厂电气车间,31岁的车间主任、伊钢“功勋员工”李建强带领一个班组,用1年半时间设计了一套电极调节系统,仅电费一项每年就能节约150万元。

胡辉说,凭借着一股“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拼劲降成本,伊钢获得了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最困难的时候挺过去了,我们已经看到复苏的希望!”

截至9月底,全国钢铁去产能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0%以上。伊钢方面,虽然在前9个月仍有亏损,但较上年同期减亏3.91亿元,预计全年减亏幅度超过60%。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