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广东佛山:古村落新景色为“弃巢”留住乡愁

2016-12-01 11:3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广州12月1日电(记者 刘宏宇)随着大量传统古村落沦为“空巢”与“弃巢”,乡愁逐渐遗失。

近年来,广东佛山市推动30个古村落活化,渐渐为众多“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古村落”找回遗失的乡愁。

自然生态修复:“乡愁”又回来了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烟桥村,四面环水,是珠三角典型水乡,自明朝开村以来,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因村若飞燕,初叫“燕桥”;清朝时建成木桥,因早晚雾锁,如烟雾绕,便有了“烟桥”之称。曾几何时,随着村民逐渐外出,古村渐渐衰败。

2012年起,九江镇正式启动对烟桥古村的活化工作。

启动之初,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认为古村活化工程是政府形象工程,与村民没有太大关系,也不能带来真正实惠。

而村民何德奋却有另一种想法。“古村活化是保护和传承传统的历史文化,找回丢失的乡愁。”何德奋说,自己住的房子是兄弟们留下来的,如今兄弟们都外出谋生去了,“修缮老房子是为了让外出的兄弟们记住‘根’,留住儿时的回忆。”他决定自筹资金40多万元修缮祖居。

但在房屋风格上,他与家人发生了巨大争议。“我坚持按原有风格进行修缮,但老婆孩子都非常反对,她们要我建成现代化的别墅风格,认为青砖瓦房太老土。”何德奋说:“如果修建成现代别墅,就破坏了老村古貌。”最终,房子按何德奋的意见,保持与古村一致风格。

随着古村活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慕名前来观光的旅客增多,也给烟桥村带来了商机。

何德奋的家位于村口,一边是大榕树“一树成林”,一边是荷花盛开满池塘。去年,何德奋把自己的房子定名为“复古居”,并开设私房菜馆,让游客体验当地美食。“家常便饭,赏花听雨,来的人都叫好。”何德奋说:“兄弟们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

在何德奋的带动下,烟桥村民开始自发参与到古村活化的队伍中。村里原有一座古木桥,早晚桥上水雾缭绕,十分优美。后为方便村民出入,把古木桥改为了钢筋水泥结构的公路桥。启动古村活化后,村民又搜集齐当年建木桥的木板,拆掉水泥桥,重新修建古木桥,恢复了当年“长桥烟锁”的美景。

现在,烟桥古村越来越呈现宜居宜游的人文风情。2015年,古村游客约1.5万人次,比2014年增加50%。

文化生态修复:民风又淳朴了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赞美三水区芦苞镇的诗句。

数年前,芦苞镇长岐村村民对于古村保护意识较薄弱,对部分房屋进行现代化改建,失去原有古式特色,影响了古村整体面貌。

2014年底,在镇政府主导下,长岐古村启动大规模活化升级工作。一开始,部分村民非常抵触,认为活化工作会建设新工程,将破坏村民引以为豪的风水格局,对活化工作不配合。

为做好村民思想工作,芦苞镇干部在做好宣传解释同时,组织下属8个村民小组干部与部分“钉子户”到周边效果较好的村落取经学习。当看到活化升级后的村落环境优美,且村民收入大幅增加时,很多人思想受到震动,对古村活化的态度也由抗拒逐渐转为支持。

此时恰逢村史馆项目启动,在独树岗村委会副书记卢健志的发动下,部分开明的村民主动向经济合作社捐献生活器具,并带动越来越多村民加入捐献行列。祖传床、古餐台、蓑衣、陶瓷碗……捐献的农耕器具和生活用具数量之多,远超出预想,导致村史馆存放不下,最后不得不另行打造农耕文化展馆。

古村活化吸引了更多游客到来,村民们也逐渐有了古村保护意识。有的村民自发拆下大铁门,换上木门;有建新房打算的村民主动找到村委会,要求村里对方案进行审核,确保风格协调。

为更好保护古村,加强村民自律,长岐村于今年3月召开村民大会,投票并通过了《村规民约》,当初的“钉子户”全部投赞成票。

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说:“古村活化易因城乡二元结构引发权属问题,需要在村内开展大量协调工作,其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顶层设计与村民惯性认识之间的矛盾、农村传统风俗与市场开发之间的矛盾以及重新规范相关村规民约所引申的问题。对此,政府十分重视更新村民思想观念,并将古村活化与基层治理一并推进。”

长岐古村的活化成效也感染了其他古村落。今年初,高明区组织朗锦村、阮埇村近50名村民代表前往长岐村取经,大开眼界的村民代表们表示,回去后要发动更多村民,支持配合好古村活化升级工作。

心灵生态修复:“不要分红要环境”

近年来,佛山市按照“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思路,全力推动30个特色古村实现活化。如,禅城区紫南村打造“渔舟唱晚,陶艺紫南”;南海区百西村头村打造“六祖福地,禅修百西”;顺德区碧江村打造“碧江古祠,文乡雅集”;高明区深水村打造“礼孝深水,逸养境地”;三水区祠巷村打造“田园古村,江畔祠巷”。

随着佛山古村活化从“单个”走向“连片”,从“盆景”走向“风景”,村民与乡贤爱家爱乡的热情与自豪感也在不断升温。以“千年水乡、古老桥梁、宗祠文化”为特色的顺德区逢简村,去年接待旅客累计超过100万人次。村民刘长成说:“现在的逢简水更清、环境更美,许多外出的村民也都搬回来居住了。”

紫南村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如今,“宁可少一点分红,也要搞好环境”在村内已成为共识。嫁到紫南村30多年的谭结好有两个“想不到”:“夏天,想不到村里的河涌又有人游泳了;冬天,想不到河涌边的人参果树又结果了。”

“古村落活化涉及千家万户,活化成效取决于群众的广泛支持参与。”高明区委宣传部部长管雪说,今年以来,通过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思想觉悟,古村活化的工作合力更强了。

“古村活化需要政府主导与民众自发自觉参与双结合。”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梁凤莲说:“古村活化不光是外壳的修复,它应由文化生态、心灵生态和自然生态的修复形成一个系统性修复。”

“古村活化更应考虑到传承古村文化的当地人,要让他们参与进来,在活化利用中共享受益。”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说,“要把古村活化放在城市升级向升值转变、向城市治理转变的大格局中考虑,进一步体现出佛山城市治理、乡村治理、社会治理的水平。”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陆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