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经济体制改革力挺首都核心功能提升

2016-12-08 07:09 来源: 北京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3年来,本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累计出台改革性文件100余件,陆续推进国家级、市级试点47个;3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弹指千日,改革的步伐在坚定有力地迈进。在本市全力推动下,围绕疏解提升,北京的经济体制锐意改革,首都城市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转型和升级。

蓄势筑基:当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

过去3年,北京蓄势筑基,着力推进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基础性改革。

11月22日一份《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落实情况的报告》写成。一组组数据,如车辙般记录下这座大城的改革印记。

市深改办相关负责人细数,通过“放管服”推进简政放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了6成,取消了74项政府部门要求基层开具的各类证明,多项内容为全国首创。

在全国堪称“史上最严”负面清单以及一揽子配套政策的推动下,北京3年多来累计关停退出1341家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疏解375家商品交易市场,首都核心功能得以优化和提升;

新设市场主体实现“一升一降”,金融、文化、科技类数量显著增长,制造业等行业新设企业数大幅下降,重点企业在功能疏解中实现了产业升级;

“仅今年上半年,全市A股上市公司就达到26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年累计增加8766家。国资国企改革走向深入,市属上市公司总数增至56家,发行股票数增至91只。北京正在不断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体系,‘双创’指数全国第一。”市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正在更加灵活地运用经济手段,着力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建立成本共担机制促进燃煤压减,通过更多撬动社会资本增加基础设施供给,通过调整收费政策、设立奖励基金引导产业转型……如抽丝般治理着大城市病,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改革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也有所体现。北京与中国农业银行成立首期300亿元的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基金,又在水务项目中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成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主力军。从融资到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北京搭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北京在着力建立促进功能疏解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用政策组合拳破题推进。”市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说。和国家的节奏、步伐相同,北京的经济体制改革也进入了“施工高峰期”。

笃行发展:协同棋局下企业的自我选择

从政策引导层面,京津冀协同已经打下了扎实基础;蓄势3年,效果如何?

东临渤海,倚望天津,沧州这个曾经以武术、杂技闻名的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一跃成为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冀中南、鲁西北等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北京现代看上的就是这种机会。2015年4月3日,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沧州开工。2016年10月18日,伴随着第800万辆汽车悦纳正式驶下产品线,沧州第四工厂正式竣工投产。

总投资74.5亿元,实现就业1900人,拥有25万辆整车和2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达产后能实现年营业收入361亿元,利润总额约28.9亿元人民币……沧州工业园区朝气正盛。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落子河北,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我们在一二线市场的份额趋于企稳,区域化和城镇化将是巨大的机会。”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刘智丰分析,汽车市场的增长点将集中于三到六线城市和地区,以沧州为支点,能让北京现代辐射更广袤的地域。

“它是北京近两年落户河北的、最大体量的产业协同项目,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所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既能帮企业调整产能结构,又能带动沧州相关产业形成集群,促进地区经济。”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和北京现代一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曹妃甸示范区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现代产业实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实施;北汽集团(华北)微车产业基地投产运营……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2016年9月,景山学校在曹妃甸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分校已顺利开学。

有了牢固的政策基础和导向,企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2016年前3季度,北京企业对天津、河北企业的认缴出资额分别达到684亿元和871亿元,同比增长了60%和1.4倍。

深层推进:经济之手牵引改革创新

北京的改革正在以务求实效为标准,向着深层推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2016年4月,京投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在轨道交通领域创新性建立了“授权-建设-运营”(ABO)模式。

京投公司的职责由原来政府性融资平台转变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厘清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北京做出了尝试。

对于京投来说,这不仅意味着身份转变。

“十二五”末期,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554公里,未来5年轨道交通领域投资还将超过3000亿元。相对的是,作为“地主”的京投已经有了4300多亿元的既有轨道交通资产,却不能盘活。

京投公司投资部部长邹顺华说:“有了授权,就能盘活‘昨天的钱’。”

同时,来自多部门的补贴变成授权经营服务费,以满足京投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资金需求,他们又得了一笔“今天的钱”。

更重要的钱,在“明天”。授权之后,京投公司从单一融资平台转身成为市场资源的整合者,可以整合各类市场主体资源,通过盘活既有资产和资金融资,并在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各个环节开展方式多样的合作。

“ABO模式确定之后,政府不用再为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发愁,京投可以想办法去融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开放”是改革的同行者,也是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名片。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三年期内的141项重点任务已落地实施118项,在服务业业态创新上涌现出10项国内首创。”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批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的体制机制创新案例正在形成。

本市还在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体制,持续推进146个PPP试点,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价格市场化等,北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可以预见,北京的全面深化改革将取得更多的成果,加快推进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不断优化城市的供给质量和效益。北京,这座千年之城,将有更多改变。(记者 耿诺)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于士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